昨天是母亲节,记者采访了十位一线战疫的妈妈。她们是战疫场上独当一面的“超人”,同时也是自家孩子最念叨的人。面对疫情,她们把对孩子对家人的思念深藏在心底,不敢轻易触碰;日晒雨淋、日夜奋战,“逆行”入隔离病区也无畏无惧,最怕的却是家中宝宝的一句——“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翁淑贤、张青梅、周洁莹、卢梦谦、曾卫康、林琳、叶作林、吴多、肖桂来、何钻莹、汤南、何瑞琪、陈钧圣
通讯员穗卫健宣、刘琪莎、韩文青、江赟、翟晓雪、越融媒、吴雷红、马小涛、吴雷红、马小涛、潘玉菲(除署名外)
行李箱东西还没拿出来,就又关上了
妈妈和婆婆,祝你们母亲节快乐!宝贝们,妈妈爱你们!待疫情散去,我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王芳,一位具有12年护理工作经验及14年党龄的护士。新冠疫情以来,她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今年3月9日她再次进入隔离病区开启新一轮的闭环工作。按照医院的工作模式,每一轮的闭环工作时间为28天,按计划4月6日她应该进入隔离休整,14天后便可以回家与她的家人团聚,但因为工作量的增加,护理人手不足,她坚持至4月10日才结束一轮的隔离病区工作。4月13日刚进入隔离休整的第三天,广州本土疫情发生,她再次配合医院的安排,作为护理负责人回来筹备启用隔离六区收治本土确诊患者。
行李箱里的东西还未完全拿出来,就又再次关上——这意味着她将坚持近3个月的闭环管理工作,也意味着6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3个月都见不到她了。
女儿麦粒常给她打电话,询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她没有办法告诉女儿,自己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有很多叔叔阿姨并肩同行;她没有办法告诉女儿,自己在医院守着的不仅是一个个病人,而是很多家庭的希望;她没有办法告诉女儿,自己是多么努力地守护着。
此刻,她能说的只有:“对不起,妈妈还不能回家。”女儿麦粒却回答道:“没关系,你每次都说,胜利就在前方,相信这次也是这样。”王芳眼睛湿润了:“你说得对,胜利就在前方了,妈妈正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全体集结’一声令下,我们义不容辞”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早些回家,让女儿在自己怀中尽情撒娇。
这个母亲节,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周琴作为流调信息组组员,和市、区疾控人员共同在白云流调中心度过,和此前的每一天相比,并没有大的区别:白天,信息组要从各现场流调队的流调报告中、系统的病例报告中收集、摘取信息,以找出每日新发病例和此前报告病例是否存在关联、传播关系是什么,场所、人员的甄别、管控是否到位等,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到了夜晚,需要把各条线的信息进一步梳理汇总,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
疫情发生后,周琴作为市疾控中心流调大队队员,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轮值和应急处置工作中。今年的大年初二,因为防控形势需要,她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到外地支援,“只要是需要我们,‘全体集结’一声令下,我们都会义不容辞地参加。”
说起家里的两个孩子,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愧疚:“4月份出来(入驻白云流调中心),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我都不太跟家里打电话,因为一打电话,大女儿就会缠着我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为了安抚女儿,周琴每次对女儿说“过两天就回啦”,“实际上,过完两天,我还是没回去。她又会问:‘妈妈,这都过了好多天了,你怎么还没回来呢’……我陪他们的时间,很少,但是也没有办法。”
抗疫两年多,周琴原本的一头青丝中悄悄生出了白发。她说,实际上自己只是许许多多疫情防控一线的一员,“大家都付出了很多,都很辛苦,都熬过最深的夜”。
这位“妈妈”将电话号码设为“答疑热线”
这阵子基本是这样,我跟孩子都住在家里,但总是没能见上面。
搭帐篷,摆放桌椅,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5月8日一大早,孩子还没睡醒,曾曼丽就出门准备白云区人和镇汉塘村当日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去了。曾曼丽是汉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4月27日,人和镇多地实施管控措施,其中包括人和镇面积最大、人口众多的汉塘村。5月6日,汉塘村调整为防范区。
自被划定为管控区以来,曾曼丽第一时间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公开,作为“村民答疑热线”,让村民有需要就找她。从管控区至5月6日调整为防范区,曾曼丽的电话记录有300多条,微信还有数不清的语言通话和留言。以至于后来在把玩妈妈手机看到这些记录的孩子说:“妈妈,你是客服人员吗?”
每接听一通来电,曾曼丽都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向对方解释防疫措施、提供建议。整个管控期间,她一边处理日常村务,一边接听电话为群众答疑。
在她看来,管控期间,群众存在不安、疑惑,甚至烦躁的情绪在所难免,自己是村党委书记,说话有分量,亲自接听村民的电话更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疫情要动态清零,群众诉求也要动态清零!”曾曼丽说。
除了是村民的“大家长”,曾曼丽还是一位二孩妈妈。家人都知道曾曼丽的工作忙,包括4岁的孩子和10岁的孩子。晚上回到家,小孩已经睡着了,而第二天出门时,小孩还没起床。“这阵子基本都是这样,都住在家里,都没能见上面。”
她是女儿眼中同病毒“打仗”的“超人”
妈妈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快点打败病毒,这样就可以早点回来陪你玩了。
广州白云区人和镇建南村如今已从管控区调整为防范区,这离不开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建南村两委干部罗清清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5岁女孩的妈妈。为了守护共同的家园,33岁的她,以党员担当挺身而出。一个多月来,从核酸采样现场服务到样本清点,身穿蓝色隔离衣或大白服的罗清清,在女儿眼中,是同病毒“打仗”的“超人”,也是每天盼望睡前能抱一抱的妈妈。
“其实每天我都回家的,但前阵子工作都是早出晚归,每次回家她都睡着了。”一个多月来,罗清清一直忙碌在核酸检测一线。最开始是进行核酸检测扫码信息采集工作,“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又有风扇,但两个小时的大白服穿下来,就会全身湿透。”她说。
随着村子疫情防控形势和人手的紧张,她又主动承担起清点核酸采样样本的工作,并兼顾后勤、联络员的角色。接触核酸采样样本,在很多非医护人员看来,是一项有点危险的工作。“4月28日是第一次,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我硬着头皮上。”罗清清说,按照操作规范,她需要穿好隔离服,戴上面屏、帽子、两双手套,每次收集、清点完一批,就要再换手套,清点完毕,再上报采样数据,“第一次必须要克服恐惧心理,告诉自己要勇敢。”一回生,二回熟,对于这项工作,如今,她已能平常心对待。
再勇敢的妈妈,女儿始终是她的软肋。在核酸检测现场,跟着奶奶来做核酸的女儿看到罗清清,会冲上前求抱抱。她也只能往后退,用手示意,“不要过来。”女儿白天想她,常会拿家人的手机发花式“表白”视频,唱着“妈妈,我爱你,亲爱的妈妈”“妈咪,你要早点回来,我等你很久了,不可以慢吞吞哦”。女儿有时说着说着哭了,她只能在歇一歇的时候回一句,“快了,快了”。
儿子受伤休养她却没时间陪伴
希望疫情赶紧结束,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康、儿子考上理想学校。
“我是一名母亲,但有愧于我的孩子。”广州巴士集团三分公司派替员伍广辉每天安排着车队的公交车驾驶员出班,保障公交运力充足,尤其是疫情期间,经常有突发抽调驾驶员支援抗疫的情况,这时伍广辉便会及时行动,迅速安排其他公交驾驶员“顶上”,保证城市公交运转畅通。
前一阵子,伍广辉的儿子出了车祸,左脚骨折,只有在做手术的那天,伍广辉才请了一天假陪同。儿子受伤又遇上疫情,伍广辉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伍广辉说,自己的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是疫情期间更加繁忙,要24小时待命,手机都不能关,有的时候凌晨一两点都在进行排班。伍广辉表示,自己缺席了很多孩子成长的时刻。
儿子小的时候也会问她,为什么别的小孩假期里都有爸爸妈妈陪,他却没有。让伍广辉欣慰的是,这一次儿子受伤,却让自己安心工作,感觉孩子长大了。“我也知道他想让大人陪他,但他说‘你要上班就去上班吧,不用担心我’,我还挺感动的。”伍广辉说。
母亲节到了,伍广辉说,儿子会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她发红包、请她喝杯奶茶。“男孩嘛,节日里很少说肉麻的话,但让他干活就会特别爽快。”伍广辉说看着儿子的行动心里暖暖的。
“鱼珠妈妈”收到最甜母亲节祝福
我们为支援队的小伙子采购一次性内裤,由于天气炎热,加之入户采集核酸样本爬上爬下,纸内裤变成了碎纸裤。这样的辛苦事,在这群小伙子眼中变成了调侃的玩笑,他们做到了以苦为乐。
“这是24年来的第一次!”昨日是母亲节,李敏在电话里收到了24岁儿子的母亲节祝福,心里甜甜的。
作为黄埔区鱼珠街支援人员,李敏于5月4日进驻白云区人和镇西成村支援战疫,她的儿子熊峰源在隔壁东华村支援,两人在相距不到1公里的地方各自忙碌着。两村都被划为管控区,虽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只能在紧张工作之余,匆匆电话聊几句。
“我儿子比较腼腆,这一次支援白云区战疫,很高兴看到他能主动加入。”李敏说,儿子熊峰源2年前海外留学归来后,进入红山街道工作。
“之前儿子很不理解我的工作,觉得很琐碎。但是他进入街道工作后,才慢慢感受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李敏告诉记者,来到东华村支援的第一天,儿子就从当天早上7点30分,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点,这让他体会深刻明白了“该怎样为群众服务。”
在西成村,李敏的工作很忙。“我相当于后勤总管,鱼珠街45人支援团队的后勤保障,需要我来处理。同时,我还要和同事一起完成西成村每天2000多份隔离群众生活物资的分拣、配送,确保送到每一户。”
每天上午10点,在西成村的临时生活物资配送店,“大声公”的女高音准时响起,李敏在指挥着一群“小伙子”,准备分拣食品物资。分配完成后,支援转班的年轻队员接过物资包后,戴好手套、穿好“大白”,出发送物资。村路不熟,只能问路或者手机导航一家一户上门。当众多上门配送食品用品队员安全归来,“知心妈咪”李敏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我们的思念和渴望只能放在心里”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我们的思念和渴望只能放在心里。有一天,孩子们长大了,一定会为他们的妈妈感到骄傲。
5月8日母亲节一大早上岗前,大娃二娃给彭慧打来了视频电话。二娃欢快地大喊:“妈妈,母亲节快乐!”大娃在视频里腼腆笑着,向妈妈解释自己为什么穿着她的睡衣:“你不在家时,我就穿着它。”
彭慧是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旅检一科科长,也是所在闭环组的副指挥长。自2020年1月底,她便一直坚守在口岸疫情防控一线,对国际航班旅客进行监管。1年来的口岸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工作,使彭慧的角色长时间固定在“海关一线关员”上,经常连续21天奋战在口岸一线,接近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
所有“非常态”的生活方式,被彭慧称为“一线关员的常态”。有一次,在闭环运行的班车上,她听见一个妈妈正在跟女儿打电话,特别兴奋地说“闺女,我到你幼儿园旁边了”,下一句话却让人泪目:“但是妈妈不能下车,只能看着你的幼儿园”。
彭慧说,其实关员们也都是普通人,只是因为职业责任感而更加坚韧——这甚至包括了生离死别。“有一次上班路上,我接到了电话,闭环组的一位小姑娘跟我说到她父亲去世的消息。但是她正在闭环工作。”她有些哽咽地回忆道,“当时我足足有半个小时,难过得不知道怎么回复她。”
“我们的思念和渴望只能放在心里。”彭慧说,作为母亲、父亲、子女的一线关员,每一天面对艰巨任务,面对风险和挑战的时候,在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同时,清楚知道这项工作并不只是关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而是关乎所有人的安危。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这是海关一线关员心中一句深刻的誓言。彭慧满怀期待地说:“有一天,孩子们长大了,一定会为他们的妈妈感到骄傲。”
母亲节为每一户管控区居民送康乃馨
这段时间,家里事情只能委托丈夫,小孩上学接送、起居饮食等事情全部由他负责,他成了半个“妈妈”。
5月8日,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启明社区管控区的57户居民收到了母亲节祝福,启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骆静仪和工作人员为他们送来康乃馨。
4月29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启明社区等部分区域被划定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启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骆静仪跟同事、志愿者等一起负责着相关事宜,这个群体成为管控、封控区的“大管家”。
启明社区管控区、封控区面积尽管不大,骆静仪说,每天居民都可能发出求助需求。4月29日,管控区一户居民表示被外来的猫咬了,手指有点肿,希望医生上门看诊。大东街当即安排三人小组上门初步评估后,立刻联系区外出就医专项小组转区中医院出车闭环转运,妥善解决了居民求医诉求。5月1日,社区了解到管控区一位居民每隔三天需要肾透析一次后,大东街安排“专人、专车、专线”,“点对点”无缝衔接,每次均由工作人员提前和定点医院预约时间,由社卫中心派车,办事处2名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前往定点医院,确保服务保障到位。
为传递关心关爱,骆静仪所在街道大东街不断积极作为。5月3日下午,越秀区大东街道为37户封控区居民送上水果;5月4日下午,为94户封控、管控区的居民送上了暖心包:一份是鸡蛋、牛奶等营养包;一份是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包。拿到“暖心包”后,居民们纷纷在微信群中晒出了照片,并向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
“妈妈去打病毒了 我没有吵着找妈妈”
我想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一张穿上“大白”衣服的照片。可能孩子和母亲都认不出了,但一定会为我感到自豪。
从4月28日开始,来自黄埔区龙湖街道的杨华琦一直在白云区人和镇管控区支援。她每天起早贪黑忙着组织后勤保障、上传下达、综合汇报、统筹数据。想到一对儿女,她心里一阵酸涩,这是一个月内第二次因为疫情防控工作无法回家了。
刚到西成村时,村委负责统计数据的干部封控在家。杨华琦带领数据统计组及时补位。收集的数据往往有待核实分析,她一个个打电话、跑前跑后地核查信息,分析判断形成数据简报,第一时间为人员转运、九类重点人员排查服务、物资运送,乃至问医送药等工作输送信息。
天气炎热时,她准备凉茶和下火药,为大家驱逐暑热;降雨降温时,她联系供应防寒防雨衣物鞋子和姜茶,为队员们遮风挡雨、驱寒保暖;队员们体力消耗大,她协调采购功能饮料和水果夜宵,配备暖心餐饮。
记得第一次外出时,两个孩子不是很适应,现在孩子们都很懂事了。女儿还在日记里写:“妈妈去打病毒了,弟弟每天找妈妈。我很乖,没有吵着找妈妈。等妈妈回来,我再抱抱她。”小家庭的温馨,给予了在前线工作的“超人妈妈”莫大支持。这个家人“缺席”的母亲节,既特殊又充满意义。
“今年的母亲节不能跟孩子和自己的妈妈一起过,我想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一张穿上‘大白’衣服的照片。可能孩子和母亲都认不出了,但一定会为我感到自豪。至少孩子下次核酸采样时不那么害怕,因为知道妈妈也是其中一员。”杨华琦说。
孩子总想做核酸 去“偶遇”妈妈
有时候出门,小女儿哭着说“妈妈不要走”!我告诉她:“妈妈要去打怪兽,她就乖乖地去找婆婆了。”
彭婧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一区的护士长,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0岁了,小女儿才3岁。这位妈妈个子不高,但干起活来,小小的身躯却迸发出极大的能量。
“我最大的责任,就是保证大家的安全!”外出支援核酸采集,彭婧既是主力“大白”、防疫先锋,更是队员们的主心骨,兼顾着各种沟通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每次核酸采样前,彭婧对队里的每个“大白”都要再三检查,一个个小细节都不放过,确保每个人都做好各项防护了才“放行”。一到核酸采集点,她就开始张罗布局,不放过每个感控环节。每次完成采集任务,所有的队员都撤下场,她会继续留下来整理物资、清点标本、统计数据、感控检查……耐心又严谨地对待每一个细节。
5月7日早上,这位奔忙在防疫一线的妈妈不到6点便匆匆出门,离开家时,孩子们还在睡梦中。她赶回医院,6点半带队赴广州从化鳌头镇支援核酸采集。因防疫工作需要,最近她在家的时间很少,周末有任务,也没时间陪陪孩子。孩子们知道妈妈去做核酸采样了,她们想妈妈了,就总想去做核酸,希望在采样现场能“偶遇”妈妈。
“有时候出门,小女儿哭着说‘妈妈不要走’!我告诉她:妈妈要去打怪兽,她就乖乖地去找婆婆了。”女儿挺懂事的,彭婧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