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何佳静、卢晓韵
最近,番禺区中心血站发布无偿献血倡议书称,受近期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影响,番禺血液库存偏低,部分血型库存甚至低于警戒线,呼吁广大爱心市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生命“加油”。
近日,记者走进番禺区中心血站,采访了一位“献血达人”冯日初,听他讲述关于献血的故事。
他是血站的一名“常客”
在中心血站,即使大家都戴着口罩,还是能一眼在人群中就认出冯日初。他与其他的献血志愿者交流着,时不时与血站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说笑。不难看出他是血站的一名“常客”。
冯日初是广州永乐殡仪服务公司一名员工,也是番禺区的“献血明星”。说起自己的第一次献血经历,冯日初表示当时也是经历过许多心理斗争的,并不是像现在这般“平静”。
2003年,他的父亲因意外受重伤,需要大量血液,但当时却“一血难求”。因为这次经历,他深刻地感受到血液对病人的重要。血液是用钱也买不到的!从此,他便萌生了无偿献血助人的想法。然而,第一次献血,他犹豫了许久。这不仅是他对针孔有些恐惧,而且也担心自己的血液达不到标准。最后,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撸起袖子献血。从此,冯日初开始了他的献血之旅。
冯日初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献血的日期是2003年8月20日。截至2022年5月1日,他累计献血270次,其中献全血6次2200毫升,献血小板264次504个治疗量,捐献相当于31个成人的全身血液。如果平均每位患者每次使用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那么,他的总献血量至少可以救助500多名患者。
他为救人奔赴汕尾献血
冯日初常说:“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就很快乐了。”冯日初每逢法定捐血小板间隔期限一到,他就会准时到区中心血站报到。他每次都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是下午下班后的时间献血。
冯日初每次中午献完血小板后,休息20分钟后就会返回工作岗位,既没有影响工作,还帮助了别人,他觉得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回忆起最深刻的一次献血经历,冯日初至今记忆犹新。2014年6月,汕尾有一位患者急需血小板,但该患者的亲属因为献血健康检查标准不达标,无法进行输血。该患者的朋友求救于冯日初。得知情况后,冯日初不顾天气炎热,舟车劳顿3小时从番禺赶到汕尾捐献血小板,使患者转危为安。
“会坚持无偿献血,直到60岁”
关于献血,冯日初说他也曾受到过质疑,捐献这么多次能保证身体健康吗?是不是为了炒作?而他仅仅是用朴实的行动回应。冯日初说,每一次献血前,都会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如果不达标的话,血站是不建议甚至不允许献血的。他能献血200多次,说明他接受过200多次检测并达到合格的标准,足以证明他有健康的体魄。
冯日初因为自己的职业关系,接触了许多生老病死的事例,所以对生命有着丰富的感悟。他反复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当他得知自己的血液帮助了100多个人脱离危险时,他又觉得平凡也是可以充满力量的。国家提倡公民参与无偿献血的最高年龄为60岁,他毫不犹豫地说:“只要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坚持无偿献血,直到60岁!”
据了解,受近期散发疫情影响,节后返工人员减少,街上流动采血点、献血小屋人流量显著减少,全区血液采集率下降了三分之二。为保障临床正常用血,番禺区中心血站向社会发出无偿献血倡议书,并向区内近2年有定期献血的市民发送消息,呼吁大家踊跃参加献血。同时,积极与周边地区联系,互相调剂紧缺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