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殷勤·不负东风——陈永锵艺术展”正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策展人,展期至5月15日。
本次展览呈现了陈永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其艺术早期、知命之年、花甲之年以及年逾古稀的各个阶段展开梳理,呈现画家在不同时期中的艺术风格演变。
据悉,为了配合展览,别具一格的公教活动同步在广东美术馆展开,从陈永锵亲授的艺术示范课“感受毛笔”,到陈永锵家属来到现场与公众一起看展览等,为观众打开了另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吸引着更多观众“步入”美术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
供图/主办方
分四部分展示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
陈永锵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曾任广州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
“不悲摇落,一任狂飙作。漫把红缨镶在锷,装点崇山秀壑。无从报谢天功,自知莫媲云松,乐向摩崖开盛,殷勤不负东风。”这是陈永锵27岁时按词牌《清平乐》填的《咏西樵山花》。数十年间,这首词被陈永锵反复题在画作上,颇有以物自况之意。如今,这句“殷勤不负东风”也成了此次陈永锵艺术展的主题。
作为广东美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岭南画派传承至今,陈永锵是一位绕不开的艺术家。他早年师从梁占峰、黎葛民先生习画,之后又在广州美术学院受教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丰俗、陈金章、梁世雄等岭南名家,使得陈永锵在花鸟与人物、工笔与写意之间游刃有余。同时在古典文学、诗词方面的素养,也使陈永锵的创作更丰富,境界更高深。
此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转益多师是汝师”“沃土薰风”“花甲抒怀”“大地·生命·阳光”,为观众梳理出画家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四个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让大家从作品中品读这位对生活充满细腻而真挚的热爱的艺术家。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类型,从早年求学时的摹古白描,到近年以10米长卷描绘“南粤雄风”,陈永锵毫无保留地为观众奉上了他数十年的创作精华。
到民间去,艺术与生活分不开
陈永锵的花鸟画题材广泛,如木棉、向日葵、映山红、美人蕉、山茶、鸡冠花、南瓜、芭蕉……其画面似有万物生长的节律,这些鲜活的生命由意趣生动变为意境深远。作品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同时又富有理性的认知。在艺术理念上,陈永锵说:“艺术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没有艺术的生活是没有质量的生活;没有生活的艺术不接地气,也就无法打动人。”
此外,陈永锵久居西樵,南海西樵对他意义重大,从他作品中的两枚常用之印“南海渔父”与“西樵山人”中可见,这些原生的自然人文因素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南海水产丰富,南海人自然擅食河鲜,而以“南海渔父”自居的陈永锵画鱼更是颇有心得,藏于广东美术馆的《鱼跃图》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深受观众喜爱。
这幅曾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的《鱼跃图》,完成于他20世纪70年代回乡务农期间。当时获邀作画,他就提笔把身边随时可见的情景画了出来。
正如美术史家陈少丰评价陈永锵时所说,“他不像有的画家那样俯视自然或仰视自然,而是以劳动者的朴实心态平视自然,所以笔下的草木更可亲可爱”。
陈永锵“艺术示范课”受欢迎
“毛笔,更多的是让大家感受线条带来的灵动美感,同时还是画家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于生活的歌颂。”这是陈永锵在广东美术馆公教活动艺术示范课——“感受毛笔”现场与观众分享的绘画感受。
据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教育专员植凯鹏介绍,陈永锵艺术展期间,广东美术馆会推出两场公共教育活动,分别是“艺术示范课:感受毛笔”和“一起看展览&艺术分享会”,一个以绘画示范为主,另一个以导览为主。“观众参与的热情很高,尤其是陈永锵的艺术示范课,50个观众名额一经放出,不到10分钟就抢光了。”
在艺术示范课现场,陈永锵示范了中国画创作中,如何通过毛笔表现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线条的粗细、轻重、虚实,用单纯的笔墨语言表现花鸟的形象和空间层次,并示范了最拿手的“红棉”,观众们凝神观看艺术家的“笔法”。
“陈永锵自幼喜欢画画,数十年的创作经验让他使用毛笔的熟练程度非常高,所以观众能直接感受画家运用毛笔的生命力。” 植凯鹏说。他表示,以往美术馆的公教活动往往以作品讲解、讲座、工作坊的形式去展开,近年来,广东美术馆将艺术家示范课带到美术馆,一来是让更多的参展艺术家积极参与公教活动,加强美术馆的教育团队,可以让观众更直观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二来可以满足观众对于美术馆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我们希望通过美术馆的平台,向观众多元地呈现画家的另外一面,包括他的创作语言。
“展览本身就担当着公共教育的职能。创新公教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仅仅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和公众认知习惯,更是丰富人们的观展体验。”植凯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