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打硬仗顶硬上 这群“大白”够硬核

与病毒赛跑的多轮核酸检测和医疗保障中 有广州医护人员一个个同心战疫的身影
日前,在介入手术中心,医护人员在为戴女士做手术。
“大白”入户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做核酸采样。
4月29日凌晨,番禺区新光篮球场内,市民排队做核酸采样。
5月4日,花都宝峰社区前进小学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
在前往白云区人和镇采集点的路上,医务人员坐上了街道的接驳车。

  白衣执甲,共抗疫情!在抗疫一线,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自4月疫情发生以来,广州组织了多轮人群核酸筛查。在每一次的核酸检测中,医务人员闻令而动、火速集结;在遍布居民小区、村居、学校的采样点里,“大白”们随处可见。他们顶着日晒雨淋、夜以继日地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的采样服务。

  单是5月4日,全市就设置了7832个核酸筛查采样点、35482个采样单元,50545人次医护人员牺牲假期休息时间,累计采集核酸样本1931.16万份,检测结果全为阴性,为市民假期后安心返岗、返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个个同心战疫的身影,展现出速度、力量和担当,为他们点赞!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伍仞、吴婉虹 通讯员魏星、蔡嘉鸿、黄月星、穗卫健宣、胡颖仪、李雯、周密、王雯玉

  夫妻搭档

  不计“小家”得失 上阵成“战友”

  4月28日傍晚,广州一家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再派300人支援番禺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收到,我报名”“刚下门诊,马上到!”“刚结束手术,我可以!”大家纷纷在群内接龙,有的医生换好服装直接飞奔而来。

  该院介入手术中心主任朱栋梁、心内科护士长郑均燕夫妻齐上阵,当天的任务可能要到凌晨2时,“孩子怎么办?”他们说,“孩子大了,也理解我们的工作,自己可以搞定!”

  除了这一对夫妻,还有不少夫妻档在抗疫一线,作为医护人员,他们都能理解和支持对方,家人也给予了他们大力支持。

  在5月4日的人群核酸筛查中,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曾嘉航和五官科主管护师张新文是一对“夫妻档”。今年以来,两人分别五六次支援社区核酸采样任务,但一同出任务却是头一回。

  当天,两人所在医院负责天河区的采样工作,两个人恰巧分在了同一批,先在黄村的一家职业学校为学生采样,随后又转移到地铁站口。

  夫妻一同出任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张新文的采样经验更加丰富,所以在组里担任了组长的角色,“他基本上都是在我手下干活儿的。”张新文笑着调侃起老公。

  由于长期在手术台工作,曾嘉航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当天的采样任务是戴着腰封完成的。

  在出发前,夫妻俩特地拍了一张合影。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多,此时正在顺德的老家由老人照顾。“本想假期最后一天把他们接回来,但是因为同时出任务,还没时间去接,这两天就先给幼儿园请了假。”张新文说。

  要和病毒比快,核酸检测任务可能漏夜就会开展。“抗疫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不管白天黑夜了,现在就一直是预备状态,有可能半夜收到通知,第二天就出发。有的时候是白天下班后,直接到外面采核酸,凌晨才收摊回家。”张新文心疼地说,最近丈夫的身体不太好,查出心脏早搏,一直在用药物治疗着。幸好随着流程的改进、组织的完善,核酸采样的效率也在提高。

  张新文说,庆幸自己的家人十分“给力”,把两个孩子照顾得很好,让夫妻俩出任务时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最希望就是能带两个小朋友出去玩一下,我的宝宝快过生日了,希望能毫无顾虑地陪他们玩一天。”

  上门采样

  封控区扫楼 最多一天走了8万步

  在白云区封控区,医务人员仍在继续奋战、开展核酸筛查。

  4月17日,甲乳外科护士王惠和队友加入了封控区三人小组。此前王惠已经参与过十余次外派核酸采集任务,轮值过医院发热门诊,经验比较丰富。

  在封控区扫楼,需打起十二分精神,三人小组相互协助,确保顺利完成任务。4月20日,照常入户扫楼采核酸,在一栋居民楼六楼,里面出来的是一对夫妻,听说是要解封来采核酸的,非常配合地做了双管核酸。“还需要进去房间采个外环境标本”,王惠小心翼翼地取了门把手、水杯、充电器、灯开关、冰箱门的标本后,他们热情地把医护人员送到了门口,还一个劲地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虽然爬楼梯不知道爬了多少层,但看到这些可爱的居民期盼的眼神、即将解封的喜悦,我的内心非常开心,感觉那些疲累瞬间一扫而光!”王惠开心地说,那天她的微信步数是3万多步。“我们的医护人员负责上门采样的,最多的每天接近8万步,全部都是一脚一脚丈量出来的。”

  5月1日,风雨大作。在白云区、花都区等核酸采样点,队员们顾不上被大雨淋湿的衣服,核酸采样高效运行,井然有序。

  5月1日傍晚,完成了近十个小时的核酸采样工作,护士长周泳宜得知,有个社区道路难走,行动不便群众需要上门采样,她毅然带领队伍出发。

  由于路面狭窄,车辆无法通行,为了不漏检一人,带队的周泳宜同医疗队员们带着采样用品,在布满泥坑的黢黑小巷中艰难跋涉。风雨泥泞中,“大白”们为了避免防水鞋套破损,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因为被风雨打湿的面屏布满了水珠,阻碍了视线,但是没人打退堂鼓。他们穿过小巷,深入家门,为无法自理的老人家、行动不便的居民采样。完成13名群众核酸采样,“大白”们用了一个多小时。

  惊心一幕

  全院动员 为产妇拆除“定时炸弹”

  “感谢医生为我装了起搏器,把这个‘定时炸弹’拆了。”4月26日,29岁的戴女士为医护人员送上一束向日葵花,并亲笔写下这封感谢信:“我们全家人会永远记得你们,我没有什么可以留,但我把感激感恩的心留在这里!”过去一周里,当时来自管控区人和镇的戴女士,经历了高危妊娠生产、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顺利解决了困扰多年、危及生命的疾病。

  原来,戴女士10年前体检发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意味着心房至心室间电激动的传导被完全阻断,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心律失常,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致大脑及胎儿缺血缺氧,威胁着产妇及胎儿生命。

  2018年,戴女士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宝宝,当时为了保障母婴安康,降低分娩风险,医生曾为她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顺产一胎,此次怀孕医生建议她孕39周时再次在临时起搏器条件下分娩。但是4月18日戴女士出现了产程发动迹象,同时受疫情影响,管控区内的孕产妇均需送往定点救治医院就医,李维杰是驻点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封闭支援的心内科医生。鉴于戴女士系高危产妇,李维杰详细了解情况后当即与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科和进驻封控区负责医疗保障的市属医院心内科做了汇报。该院马上启动多学科会诊及危急重症患者诊治流程并制定相应预案。

  在各方通力合作下,戴女士于4月19日顺利生下了宝宝。

  然而,生完宝宝后,戴女士的心率仍然仅为30-40次/分,是正常人的一半。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跳骤停的风险极高。为了保证戴女士的安全,经反复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戴女士和家属同意植入心脏起搏器。

  4月24日下午4时,该院介入手术中心准备就绪,各团队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穿戴防护装备,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救治患者。戴女士经绿色通道进入,行起搏器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医生成功为戴女士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闭环转运到心内科过渡病房,约2小时后核酸结果显示阴性,转入普通病房作后续治疗。戴女士术后第二天一早伤口换药后即下床自由活动。

  这其实是疫情期间,封控区内医疗保障团队抢救的众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缩影。心内科主任刘震介绍,正是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确保了戴女士术后两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安心照顾宝宝。

  而在戴女士出院之际,医院了解到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欠佳,尤其是刚刚又增加了一个宝宝,决定减免戴女士此次住院费用。

  暖心一刻

  错过生日餐

  笑称以后补

  4月28日傍晚,接到需要紧急派人增援番禺大规模核酸采样的任务后,老年病科综合外科主任邓伟雄主动请缨,“因为当天外派人数较多,上、下午已经派出很多人,有的同事还没回来,刚回到医院的还穿着湿透的洗手衣参加会议。任务缺人手,我就现场报名参加了。”邓伟雄说。

  向来低调的邓伟雄,被同事们发现,那天是他55岁的生日,原本一家人是准备一起吃晚饭的,因为他的缺席也只能作罢。“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吃饭以后哪天都能补!”邓伟雄所在的那组是支援番禺东乡村核酸采集点,当天他从晚上8时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

  勠力同心

  “软磨硬泡”请缨

  上阵一线采核酸

  4月17日上午,在人和镇方石村核酸采样点,退休返聘的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张溪林正在有条不紊地为排队市民采样。任务比较重,上午4个半小时的核酸采集任务,她与队员们同上同下。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三次参与外派核酸采集工作,一套采样动作下来非常熟练麻利。

  这次三天两夜的核酸采集外派任务,张溪林自发报名加入医院外出支援核酸采样任务群,出发前其实领队想“劝退”她,但扛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她坚定地说:“我是返聘的医务人员,也是医院一分子,很乐意能参加医院的任务,专业在、体能也在,能多做一点算一点,也很有成就感。周末年轻人都要照顾家庭小孩,我儿子孙子都大了,没什么负担。”

  平时喜欢爬山、徒步的张溪林,今年已经六十岁出头了,是该医院核酸采集外派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张主任战斗力很强,和我们男同志同上同下!”“上午核酸采集任务结束后,张主任的状态很不错,休息时间还主动要求帮组长张罗物资。”张溪林这种和年轻人一同奋斗在抗疫一线的激情,让队员们备受鼓舞。

  汗水浸湿头发

  但心里很自豪

  “穿上防护服坐上‘小电驴’的那刻,风嗖嗖地穿梭在耳畔,帽子、面屏都有吹飞感。”“大白”林凯冬说。这几天,“大白”们乘坐着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奔跑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劳动节。

  穿上防护服怎么坐上车?“打横坐怕不安全,张开腿坐又怕防护服裂开,怪尴尬的。”护士长林凯冬表示,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尽自己所能为大家付出,还是很高兴的,大家都很愿意前行。

  运营拓展部的黄伟莹也成为“大白”队伍中的一员,在他眼里,最令人暖心的是,排队的居民们从家里送来各种消暑饮品,在暑热中带来一份清凉。

  “劳动节假期,我和同事们一起在为大家采核酸的路上,坐过大巴士,也乘过小的士。”针灸康复门诊医生柴芳芳表示,大家穿过大街小巷,在不同的采样点,给老老少少、各个行业的朋友们采核酸,虽然汗水浸湿了头发,但是心里还是很自豪的。希望疫情快消散,大家都恢复正常的生活。

  听听“大白”们的心声

  抗疫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不管白天黑夜了,现在就一直是预备状态,有可能半夜收到通知,第二天就出发。有的时候是白天下班后,直接到外面采核酸,凌晨才收摊回家。

  ——张新文

  虽然爬楼梯不知道爬了多少层,但看到这些可爱的居民期盼的眼神、即将解封的喜悦,我的内心非常开心,感觉那些疲累瞬间一扫而光!

  ——王惠

  我是返聘的医务人员,也是医院一分子,很乐意能参加医院的任务,专业在、体能也在,能多做一点算一点,也很有成就感。周末年轻人都要照顾家庭小孩,我儿子孙子都大了,没什么负担。

  ——张溪林

 
     标题导航
~~~与病毒赛跑的多轮核酸检测和医疗保障中 有广州医护人员一个个同心战疫的身影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3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文娱·体育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打硬仗顶硬上 这群“大白”够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