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
热爱广州
奉献广州
老广州说22
以翻译、参展商、采购商、公司领队等多重身份连续参加了超过50届广交会,这样的特别经历,发生在广州轻工集团旗下的纺织服装外贸平台——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菁身上。
对生于广东、安于广州的她而言,在家门口举办的“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像是一位熟悉的“老朋友”,在长达二十余年的岁月中相互陪伴、相互成就。在她看来,广交会以从未缺席的会展“常青树”姿态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开放的决心与行动,更有力地助推“中国制造”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广东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外贸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系列统筹/赵东方、余靖、梁倩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除署名外)
其人
爽利干练的“广交会多面手”
记者来到纺出公司的T.I.T国际品牌研发中心,办公室里就传出张菁爽朗的声音:“走,我带你们去一楼展厅看看。”
白色休闲衬衫、浅蓝色牛仔裤、相同颜色材质的牛仔领带,再搭配一对充满设计感的运动鞋,就连口罩上都印着充满设计感的水墨印花,彰显这位“设计人”的时尚品位;一头干练短发、一双明亮眼眸,张菁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在言谈举止中显露无遗。
张菁是一名潮汕姑娘,20世纪90年代来广州读大学,从那时起,她便开启了自己的“广交会之旅”,迄今为止,她已经连续参加了超过50届广交会。
大学时代在广交会实习当翻译,初入职场时以业务员、参展商等身份参与广交会,之后又以采购商身份参加广交会,如今以公司领队身份参加广交会,张菁以多重身份全流程参与、全方位体验,在同广交会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角色不断切换,成了一名“广交会多面手”。与此同时,她也见证了广交会展馆从流花展馆到琶洲会展中心的变迁,见证了参展企业及参加人数的不断增长,更见证了广交会从线下走向云端的“腾飞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开展”的创新之举。
扎根广州生活、参与广交会多年,当年刚毕业的那个潮汕姑娘如今已经能够以一口流利的粤语同工作团队交流,也能够熟练地借助英语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对接沟通,向世界展示质美价优、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形象。
其事
倾力打造网红“绿色云展厅”
“这块幕帘是设计师利用我们日常生产剩下的边角面料一针一线缝的。”面对一幅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巨型彩色布艺作品,张菁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黄色部分代表大地,绿色部分代表森林,蓝色部分则代表海洋,我们还利用亮闪闪的珠片突出了这些生态资源的宝贵和珍稀,充分契合以广交会为代表等社会主流声音对于绿色低碳等理念的呼吁和期待。”
据了解,今年是张菁第五次带领团队参加线上广交会了。在广州轻工集团,包括张菁所在的纺出公司在内共有7家企业是广交会的常客,经过这几届“云广交”的试练,企业已能熟练使用3D、VR等技术,通过虚拟展厅、三维产品、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开展数字营销。
透过T.I.T国际品牌研发中心一尘不染的玻璃,记者看到多组主播正分别在展厅里向“云端”客户介绍产品。“我们打造了女装、童装、牛仔休闲装、绿幕综合等多个独立直播间场景,方便客户快速找到所需产品。”
在一排封闭式直播间外,一个大气的仿户外展厅也十分吸睛:高低错落的绿植、铺满地面的苔藓——都是变废为宝,就地取材厂区附近的废弃植株,却成功让整个展厅拥有了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生气和“呼吸感”。
从棉花植株到棉纱再到棉布的展示,则全方位地展示了产品生产流程以及产业链延展情况。据张菁介绍,作为广州轻工集团特色外贸业务团队之一,纺出公司在纺织服装出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公司的牛仔面料都是使用环保面料,在纱线面料染色方面,有些也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这些都是公司低碳环保的理念体现。
“‘绿色云展厅’从创意到落地执行,我们的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呈现这样的效果,我们倍感振奋。”面对漂亮的展厅和得力的直播团队,张菁不禁感慨,三年前自己还是个连直播都没看过的“外行人”,现在,她已适应新情况、掌握新方法,锻炼成长为一名“内行人”,成功转型为优质“云参展商”。
其言
把“最新最潮”的设计带到广交会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广交会这一平台之于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张菁: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是迄今为止举办时间最久、展出产品最丰富、影响最广的展会,不仅是结识客户、交流信息、争取订单的对接洽谈渠道,也是企业综合实力比拼的大舞台。可以说,广交会既是外贸企业拓展新业务、发掘新客户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是企业对外展示综合实力和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舞台。
广州轻工集团是广交会的“全勤生”,作为集团旗下主营纺织品、服装的外贸平台,纺出公司承载着上级集团致力构建资源国际化、制造国际化、销售国际化的纺织全产业链生态服务平台的重任。自1980年成立以来,纺出公司就开始参加广交会,每年几乎有一半的新客户来自广交会,且如今大部分客户也都发展成为深度合作的老客户,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广交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茁壮成长的机会。
广州日报:广州企业应如何借力“家门口”的“中国第一展”实现发展?
张菁:作为本地企业,我们始终将广交会视作最重要的接单平台之一。设计师会围绕广交会做全新的设计,将“最新最潮”的设计产品带到广交会上向全球客商展示,同时,设计师还会与业务员一起参展,针对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
多年来,团队研发设计水平、经营发展水平等能力也得到广交会官方的多次认可与肯定,多次获得广交会CF奖项、广交会绿色特装展位金、银、铜及人气奖,还多次被推荐入选大会官方活动。相应地,全球客商对我们的认可也与日俱增。
广州日报:参展多年,您如何看待广交会的升级发展?
张菁:印象最深刻的是广交会近年来创新性的“迈云触网”尝试。特别是自第127届尝试“云广交”以来,广交会还在第130届尝试了“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的新形式。
作为传统外贸企业的我们,也积极配团队、研技术,把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推动传统的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打开了传统外贸转型的新方向。如引进数字化设计系统,利用3D技术替代传统设计作图,通过接口工具实物取色,颜色、面料在系统内完成融合完成设计,设计研发以及反应能力大大提升。又如开始构建贸易方式数字化,布局“跨境贸易B2B+传统外贸出口”,全面探索服装跨境电商和品牌经营。
此外,我们还从原有依托于邮件沟通、面对面交谈的产品展示和服务,到逐渐融入虚拟展厅、三维产品、视频拍摄、绿幕OBS沉浸式直播等数字化技术和展示方式后,让企业的产品、能力有了更加立体、全天候的展示,同时还开始有了进口和内销业务,为传统贸易企业探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举例来说,第131届广交会就在线上平台开发了供采对接新功能,实现“搜索更精准、互动性更强、对接更高效”等方面新突破。增加了采购商信息授权功能,授权后参展商可以查看采购商信息,发送名片,还可以主动向采购商发起即时沟通,展客双方在线洽谈和互动交流更为顺畅。这也是广交会在了解到企业实际需求后作出的调整。
广州日报:未来对于广交会有哪些新的期待?
张菁:由于广交会主要面对的是B端客户,因此在推动洽谈贸易方面,线下交流仍然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很多评判标准并非可量化的,即便我们现在已经尽可能通过3D、VR等新科技更好地展现出衣服的细节,但如果想让客户感受到产品的质感和颜色等,线下交流必不可少。
相应地,我认为广交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也期待在防疫情况等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线下广交会能重新运转起来,在保留线下“面对面”沟通信任感的同时,又有“屏对屏”千里一线牵的新体验。
采访手记
广聚天下客 广卖天下货 广货卖天下
在生活或者工作需要时,讲着充满家乡记忆的潮汕话;提及专业名词时选择用流利的英语表达;但在工作的大多数时候,张菁都能够在流利的粤语和标准的普通话间快速切换,干练十足。如此“语言实力”,离不开张菁的广交会“多面手”经历,更是广州这座城市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小小缩影。
以张菁为代表的“广交人”们,共同见证了我国对外贸易实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跻身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成绩,也共同迎接疫情挑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性地通过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向世界释放出开放的坚定信号。
同时,广交会也与广州这座“千年商都”互相创造新机遇。广州有货、有路、有充分的消费活力、有开放的经贸环境、更有引以为傲的对外开放水平,这为广州擦亮广交会“金字招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广州于2021年7月入选第一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广货卖天下”的影响力、辐射力将进一步加强,为广交会的成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未来,广交会这场自带流量的会展也将“反哺”广州消费,为提升广州商贸国际化水平,扩大优质商品进口,促进本地消费,辐射周边城市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辐射发挥“广交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