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RCEP生效逾百日,对亚太区域合作影响几何?

——聆听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声音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已逾百日。

  这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实施进展如何?为亚太区域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将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在此间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与会嘉宾展开讨论。

  红利初显:成员国贸易往来更密

  “RCEP生效后,主力产品氯苯胺出口到日本,关税税率由3.1%降为0,为客户减免关税近20万元人民币,有利于我们更好开拓日本市场。”

  谈到RCEP带来的好处,江苏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菲菲最大的感受就是“减税”。得益于RCEP框架下中日首次达成的双边关税减让,尽管面临疫情影响,今年以来这家企业对日出口额仍增长近10%。

  自RCEP生效以来,越南众享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已经从中国进口近3000台农用微耕机,公司经理于光海说:“RCEP生效为跨境贸易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高效率的铁路运输通关,为公司送来了充足的机械设备。”

  这是RCEP生效为企业带来红利的缩影。

  RCEP现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人口数量、经济体量、贸易总额等三个方面均占全球总量约30%。根据协定,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同时,协定在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等方面形成统一规则,域内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生效逾百日,红利已初显。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值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30.4%。其中,与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速超过两位数。

  这是一个多边受益的合作机制。《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指出,RCEP是首次囊括中日韩三大经济体的区域贸易协定,在中日、日韩之间首次建立自贸关系,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前景广阔:区域间价值链连接更紧

  地缘冲突和世纪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会专家认为,RCEP的实施有利于重塑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应对外部冲击挑战。

  “RCEP生效之后,全球供应链格局会产生调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原产地累积规则必然会促使企业综合测算成本,在整个区域内形成更合理的分工体系,重塑供应链格局。

  近日,新加坡金航集团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签约,年产2万吨高端天然植物涂料科研及产业化项目正式落地,这是RCEP生效后首次有成员国在洋浦投资实体产业项目。

  与会专家指出,企业要充分认识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的商业价值,积极扩大中间产品生产规模,同时把握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契机,积极将生产和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紧抓RCEP契机,广西汽车集团与日本ASF株式会社于今年初签署协议合作开发纯电动物流车。根据协议,中国负责研发生产,日方企业支付研发费用并在日本销售,计划于今年12月实现量产和上市销售,这将是广西新能源物流车首次整车进入日本市场。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指出,RCEP成员方存在极大的产业互补优势,日本的金融、资本和技术优势,中韩的中高端制造业、新兴数字产业以及全产业链优势,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大洋洲地区的资源优势,能够汇聚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门类,覆盖从高端到低端的全产业链范畴。

 
     标题导航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2年4月21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解读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
~~~——聆听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声音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5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6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7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8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9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大湾区观察
   第A15版:文娱·体育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聚集合作共赢伟力 共襄命运与共伟业
RCEP生效逾百日,对亚太区域合作影响几何?
何时摆脱疫情?重点看脆弱人群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