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丁顶)4月20日至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年会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据初步统计,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线下出席,近400名代表线上参会,还有来自102家媒体机构的700多名记者参与报道和参加年会活动。年会开幕式定于21日上午举行。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风险,我们特别缩减了今年年会的规模,尽管这样,论坛年会仍然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理事秘书长李保东介绍,受疫情影响,年会更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方式,而参与各分论坛讨论的嘉宾,都是来自政商学界的精英和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李保东介绍,本届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旨在回应国际社会对以下三大问题的关切:一是如何战胜疫情并建设疫后世界;二是如何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如何减少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对立并寻求合作共赢。他希望通过年会的讨论,更好地把脉后疫情时代世界发展大势,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纷争,共促发展、共创未来。
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疫情后经济复苏、全球化何去何从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据悉,本届年会将举行数十场分论坛和圆桌会议,围绕上述问题分“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合作发展”四个板块进行深入讨论。
亚洲比任何其他地方都需要对话和交流
亚洲经济再次腾飞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引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认识亚洲的文化、文明与亚洲人的价值呢?昨日上午,这样一个问题拉开了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其中一场论坛的序幕。这场主题为“亚洲文明:多元共生 面向未来”的论坛邀请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论坛,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讨论。
要欣赏相互之间的依赖性
著名的汉学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表示,今天的世界是被价值所主导的。亚洲最关键的一个概念就是家庭。虽然亚洲的宗教是多元化的,但还有一些共识,就是家庭的感知和感受。看一下中国的传统,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孝”,孝道就是对家庭的尊重。
安乐哲表示,今天我们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和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这种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忽视了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安乐哲建议,要放弃这种个人主义,要欣赏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别人能做好你就能做得更好,既有利于己又利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文化共通世界的基础。
在“东东对话”基础上进行“东西对话”
北京大学贾庆国教授表示,亚洲人口是最多元化的,在很多领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种族、语言、宗教、文化等都是不一样的。基于此,亚洲比任何其他地方都需要对话和交流,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同时能实现和谐共生。
德黑兰大学中文系主任哈麦德·瓦法依表示,古代伊朗和古代波斯世界哲学家有一个观点非常符合今天的话题,人类可以在团结的同时多元化,而且在多元化的同时也可以团结,这就是我们亚洲的故事。文明对话主要是讨论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对话,东方和西方文明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实现“东东对话”和“西西对话”,可以在“东东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东西对话”。首先需要在东方进行对话,互相了解、互通,然后才能“东西对话”。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涛、何道岚)
举办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
欢迎到广州对话全球创新合作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道岚)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举行“亚洲知识产权:趋势与机遇圆桌会议”,探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中的亚洲趋势。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向与会嘉宾“推荐”广州:论坛计划今年在广州专门举办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欢迎大家届时聚首广州,对话全球创新合作。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指出,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申长雨介绍,当前亚洲地区科技创新实力快速提升,成为全球创新和知识产权产出的高地,也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5个亚洲经济体进入全球前15位,其中中国上升至12位,位居中等经济体之首。来自亚洲的科技专利条约申请量占总量一半以上,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所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李保东则表示,当前全球约70%知识产权申请来自亚洲,60%的研发资金投入到亚洲市场,东南亚的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北亚的中国、韩国、日本在全球创新指数上都取得好排位。
申长雨表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支撑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太阳能将在未来“碳中和”中扮演最重要角色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朝露)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实现碳中和:企业在行动”分论坛昨日举行。来自全球的多家企业讨论各自在实现“碳中和”道路上的探索经验,探讨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太阳能光伏未来在碳中和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商业发展如何进行零碳转型?与会嘉宾就“碳中和”的相关议题交流了各自意见和经验。
“太阳能将会在未来整个碳中和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太阳能光伏未来会成为全球最便宜的清洁、安全的能源,这是毫无疑问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提出,太阳能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发展,会成为解决现在能源争端、地缘政治的问题的一个切口。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从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做转型。”达索系统亚太区执行副总裁许善淞表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数字化、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达成零碳。许善淞结合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到制造流程,他表示,“在虚拟孪生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加持下,整个流程的碳排放将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