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书,读到了这样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字:“一次在西塘的河边散步。路边一个人家,用一根细木棍支着一扇窗户透气,此时天已经凉了,窗台上摆着一个花盆,屋内的一位老太太想把花盆拿进去。她拿起花盆的时候,花儿上正落着一只蝴蝶,可能睡着了。老太太把花盆拿起来时,轻轻地摇了一摇,似乎怕惊吓了这只蝴蝶。蝴蝶飞走了以后,她才把花盆拿进去。”看完这一幕以后,冯骥才特别感动。
这个温暖的片段,也唤醒了我的记忆,因为多年以前,我也曾经见到过类似的温馨画面。
那时,我在齐齐哈尔一所林业院校读书,有一年夏天,我请假回老家。在火车上,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坐在我对面,我们坐的都是三人席,我俩坐的都是最靠边的座位;对面靠窗的座位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她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下午两点多时,那位母亲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过了一会儿,小女孩显然也困了,伏在桌面上睡着了。中年男人没有睡觉,但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吧,我看见他脸上的神情有些焦急,再仔细一观察,这才发现,原来睡觉的小女孩的脸正压在这个中年男人的手背上……
女孩和母亲睡得很香,都能听到两个人的呼噜声。中年男人神情依然有些焦急,但他的手丝毫没有动。这样又过了近一个小时,小女孩忽然醒来,抬起了头,然后迷迷糊糊地去推母亲。这个时候,我发现中年男人脸上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他立即站起身来、朝卫生间走去。
这时,那位母亲已经被女儿推醒了,两个人在说笑着什么。中年男人从卫生间回来,满脸轻松的模样,什么也没有说,静静地又坐回到了位置上。
今天,当我读到冯骥才书中讲到怕惊醒睡着的蝴蝶时,便想到当年亲眼经历的温馨一幕,并再次被这种无私的善意所感动。 (唐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