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丹羊、叶作林 通讯员公新文摄影报道)“如果确有物品需要转递的话,请往前走到天云街路口,那里有专门的应急出入口,相关物品会有工作人员进行消杀。”4月13日深夜11时20分许,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民警袁帅向骑乘电单车而来的两名男子耐心解释道。
原来,4月9日分级分类防控措施实施后,黄石东路以南部分区域被设为防疫管控区,这两名男子因此被隔在了水马围栏之外。趁着夜深,他们想联系管控区内的亲友帮忙送一些换洗衣物过来。
“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执勤以来遇见过不少。为了做好防疫措施,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耐心指引。”黄石东路西段一段约260米长的防线,是袁帅等20位民警的值守岗位。他们采取分组滚动的执勤方式,每组值守8到12小时不等。“流动巡逻的民警每人负责100多米,发现异常须及时劝返,确保管控区里的人员‘只进不出’。”
对值守民警而言,压力最大的是第一天。这道防线以南有个商场,一些当天来得早或前一天留宿的工作人员被留在了管控区。“我们能理解他们的难处,所以得做好解释工作。”袁帅记得,当时一位女士上早班,4时许就到单位了,被管控后不能外出,她的丈夫得到消息赶来站在水马外侧陪伴,想协调把她接出来。“我们前前后后劝了好久,最终做通了工作,他给妻子送来了被褥等生活物品。”
4月14日凌晨近1时,在扶起最后一截被大风吹倒在地的水马后,袁帅完成了交接班。这比既定时间晚了差不多1小时。“晚上风大,我们两班岗合力将200多米的防线进行了加固。”
黄石东路江夏灯饰建材城附近的防线“守护者”,则是来自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室的12位民警。“我们3人一组,负责4个封控点位。”民警张雪峰说,“江夏灯饰建材城自4月12日起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里面一些群众比较紧张,刚开始我们隔着水马大声劝,后来大家嗓子都是半沙哑的状态了。”
在他看来,值守防线有“两难”:喝水难、如厕难。“如果要喝水,得卸掉防疫装备,去到工作点或回到车里喝,再换新的防疫装备上岗。为了节省时间,不少同事不敢多喝水,尽量少去洗手间。”张雪峰说,“执勤民警借用的是马路对面一栋大厦的洗手间,算上步行往返及消毒、更换防疫用品,耗时约需40分钟,也给大厦工作人员增加了麻烦和心理负担。”
夜深人静,昏黄路灯下,张雪峰和同事打起十二分精神,轮流沿着防线巡逻。水马围栏上方冷不丁地会探出一个东张西望的脑袋,或是远处有车辆徐徐驶近。“就近的民警得第一时间上前询问,该引导的引导、该解释的解释。”张雪峰说,“防线内外居民的需求很多样,从生活必需品、日常药物到公司公章、证书等,我们除了维持秩序以外,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诉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月8日晚,身为共产党员的袁帅和张雪峰作为广州市公安局机关支援警力在单位集结待命。次日清晨,广州警方首批近千名支援警力陆续奔赴白云区疫情防控一线。连日来,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中,封控区、管控区、网格化管理片区……一个个警蓝身影冲锋在前、奉献在前,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警蓝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