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部署,广东省派出300名“精兵强将”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工作。截至4月12日24时,这支来自广东的核酸检测队共完成检测138.8万管,累计1227万人次,为上千万上海市民提供了准确的检测结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任珊珊、周洁莹、张青梅、翁淑贤 通讯员梁嘉韵、彭福祥、张阳、黄睿、甄晓洲、陈鋆、金小洣、宋莉萍、游华玲、彭逢美、张诚斌、江赟、魏星、张灿城、许咏怡
在沪近两周,最大感受是大家都在为抗疫不眠不休
4月3日晚,广东援沪核酸检测队300人从广州出发飞往上海。这支队伍的队员平均年龄34岁,副高以上职称有48人。
队员中,46人来自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中山六院、中山肿瘤、省中医院、省二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南医三院、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五院、暨大附一、广药附一、中医药大学附一、中医药大学附三等17家医院,其余254人来自除深圳、东莞外的19个地市。
4月11日的上海,气温达三十多摄氏度,位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半夏路的浦东“火眼”实验室,由7个负压硬气膜舱组成,一个个白色气膜“帐篷”之间的地板上,放着不少新搬来的空调,广东检测队的“大白”们陆续进舱工作。
除了这里,广东检测队根据工作需要,队员们分散在奉贤、虹口、徐汇等多处检测点。
抵沪次日,上海正好启动新一轮全市范围核酸筛查。大筛查的核酸检测任务重,各检测小组采取定人定岗和“白班、晚班和通宵班”三班倒的工作模式,保证各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运转。从加试剂、加样、提取、点样、传递标本、检测、审核到后勤,各检测点的广东队员们全力以赴,各尽所能。
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黄彬在沪近两周,最大的感受是大家都在为抗疫不眠不休,“我常常半夜三四点打电话给他们(上海疫情防控相关部门人员),对接的人都在处理这些疫情相关工作。”
“只有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才能为疫情防控做出最大贡献”
“只有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才能为疫情防控做出最大贡献,假阳性和假阴性都会给疫情防控添乱。”黄彬说,这样的狠抓核酸检测质量,从广东检测队抵沪首日贯彻至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向国、曾翠娥、何昕三位精锐支援的是荻硕贝肯医疗,头三天就完成了大概24000份核酸检测,做到了“零假阳”“零污染”。
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和质量督导制。每个检测点小组都有行政组长和质量组长,分别抓日常运行和质量控制,队内8名专家担任质量督导员,去每个检测点开展质量督导工作。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明凯华,是这次支援上海广州队的队长,他对气膜实验室比较熟悉,“遇到疑似病例一定要标注,准备双试剂复查”,他一再对扩增舱的队员强调,“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这才是我们支援的意义。”明凯华说。
与此同时,院感监控和生物安全防护同样重要。广东团队一抵沪,马上建立起完整的院感监控体系,由两名党委委员担任院感监控组长,挑选三名感控专家做副组长,在每个检测小组中再设立一名感控员,实现三层立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