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广言快评
疫情之下,提高个人防疫素养成为一门“必修课”。
当前,广州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的科学”,不断提升科学精准防控的水平,还需要“公众的科学”,促使人人做好防疫第一责任人。对公众而言,提升防疫素养既是更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前提条件,又是承担个体防疫责任的必然要求。因此,人人都要实时更新科学防控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防疫素养。例如,近日起白云区的街镇交叉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是一种新生事物,公众需要一个熟悉和逐渐熟练掌握的过程。为缩短这一过程,除了各方面加大宣传、培训,市民自己也要尽快主动学习、掌握好抗原检测的常识和方法。
再往深处探究,所谓“防疫素养”其实是人们与疫情防控相关各种素养的综合体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一米线”,这是提高行为素养的“基本功”;如实报告、严守防疫规定,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这是增强法治素养的“必选项”;掌握强身健体知识提高免疫力,懂得普通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达到隔离病毒作用,掌握拆快递“做防护、少接触、消包装、消手部”12字口诀,这是加强健康素养的“常修课”;了解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完整细胞结构),明白奥密克戎为何比其他新冠病毒变体传染性更强(因更“擅长”躲避抗体),这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加分题”…… (下转2版)
疫情防控相关报道见6~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