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黄山景区南大门的换乘车上,导游跟我们说了一些上山后的注意事项,其中有一项是,遇到挑夫时一定要主动给他们让路,因为他们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一开始,我便不以为然,直到见到挑夫们。黄山山上有六个宾馆,宾馆里所需要的日常消耗品和食物,都需有人挑过去,此任务便由挑夫们来承担。山上产生的垃圾,也同样需要他们挑走。
最高的宾馆光明山庄,位于黄山第二高峰的光明顶上,海拔高度达1841米,也是挑夫们汗水流得最多的地方,太高了。
第二天早上,我就遇到一位从光明山庄出发,挑着需要清洗的被单被罩,去云谷索道的挑夫。我能明显地感到他挑得非常吃力:每上十几级台阶后,他都要停下来,歇上一会,然后再挑,再歇。
他告诉我,自己在黄山当了20多年挑夫了,报酬是根据肩上担子的重量来计算的,平均每斤1元,“年轻时,我每趟能挑200多斤,现在只能挑150斤了,”他说道,“每趟约要走3个小时,上下4000个台阶,每天我能挑两趟,挣到300块。”
早晨,山中的风很大,雾气也很重,体感很冷,但他上身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短袖,额头上全是汗。
我又问他二十多年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只有个背包,上下台阶都感到特累,您挑着沉重的担子,每天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如果总想着还有那么长路要走,那么多台阶要爬上走下,就会难以坚持下来,“我从不去想还有好多没走的台阶,只想着走好当下脚下的每一级台阶,走好一级,算一级,慢慢走,总会走完的”。
这个想法,真是太有智慧了。
一路上,我还看到许多其他挑夫,挑饮料的,挑果蔬的,挑建筑材料的,挑生活垃圾的……他们都在上特别陡的台阶,下特别险的石梯。我认真打量过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汗津津的,但个个表情都很坚毅,毫无绝望的神情。
这些挑夫们,实在是令人佩服啊,他们没有被肩上的重担压倒,亦没被脚下的难路吓倒,他们在认真走好每一步险路。
(徐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