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让逝者的生命在生者心中得到完美再现

做逝者尊严的守护者

冯丹正在整理伴花。(受访者供图)
菊花
鲜花寄托哀思。

  对大多数市民而言,“生命的离逝”是一个充满悲伤的话题。“殡葬”一词,更是多数人内心不愿触碰的禁区。然而,在生命的终点站,依旧需要有人告别逝者,为逝去的人留下最后的尊严,为生人延续爱的记忆。而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共有8.6万人在全国各地4201个殡葬服务机构从事殡葬服务。恰逢清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和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的殡葬服务从业人员冯丹一起聊一下这份神秘的职业。

  对于投身殡葬服务长达20年的冯丹而言,在殡仪馆里为遗体防腐,为家属举行告别仪式,进行遗体火化,并不是一件冷冰冰的事情。相反,这个职业可以让她见证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在生命的终点站,给家属安慰,让逝者安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杨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除署名外)

  给逝者穿衣服时 我要握着他的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生活需要仪式感,红红火火、开开心心”……冯丹的朋友圈,和许多都市白领一样充满烟火味。23年前,身高176CM,即将高中毕业的冯丹梦想职业是模特、医生、老师或文艺工作者,即使理想职业清单再长,也不会有殡葬服务从业人员。

  而同一年的一场大学推介会成了她职业选择的转折点。“那时殡仪服务学专业的‘师哥’‘师姐’展示的是书法、健美操表演。”冯丹说,那一刻,大家的阳光形象也让她对殡仪服务学产生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想着,哪怕不做对口工作,也能有一技傍身。”冯丹回忆道,4年的大学生活,她学习了殡葬相关的东西,包括殡葬文化学、历史学、服务学、防腐整容、机械原理等,“有些上课的教室摆放着棺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学习掌握殡葬服务工作技能的同时,也在调整心理状态,探寻这份工作背后的意义。

  冯丹说:“还记得实习时,给逝者穿衣服,我要握着逝者的手,那种冰凉的感觉到现在也忘不了;给逝者刮胡子时,我小心翼翼,生怕他会疼;看着遗体被送进火炉时,那种逝者永生的感觉非常强烈”。当从校园的象牙塔走出来,冯丹便开始投身殡葬服务。但更多的磨炼和挑战,不在校园内,而是发生在殡葬服务机构内。现在回过头来看,从事殡葬服务,不是光有技术就可以了。

  每天与死亡打交道 帮家属走出悲伤

  从事殡葬服务20年,冯丹做过业务、礼仪、花圈、防腐等岗位,每天与死亡打交道,而工作技能也经历了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她还记得,有一次为一位逝去的老人化妆。按照常规应该是在脸部横向抹粉,她看见老人脸部消瘦,下意识竖向抹了一下,没想到逝去的老人“睁开”了眼睛。“当时我吓得赶紧道歉,后来才知道,逝者的皮肤和生者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弹性,所以眼睛才会有那样的反应。”她说。

  聊起这件事情时,冯丹没有太多的惊吓和不适。她更在意的是,一名职业新人在“热情”褪去后,如何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她,难免也会有困惑和犹豫。刚参加工作时,冯丹负责殡葬礼仪主持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心情极度悲痛的家属。日子一久,不自觉地,做饭时会哼唱哀乐、睡觉时会出现幻听……“工作时,体力劳动居多,包括扫花碎、拖地、打扫厕所,打扫告别礼堂,清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她曾经问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后做体力活来养活自己,值得吗?”

  将她带出困惑的,是殡仪馆里的人间温情。冯丹永远记得那一天,当时她在为一位因车祸丧生的男青年进行遗体整容,尽可能恢复逝者生前面貌。在整容室门口,冯丹听见逝者妻子说:“我们的幸福才刚刚开始,你怎么舍得离我们而去,孩子说她再也不喜欢太阳公公了,因为太阳公公也无法将你叫醒……”看着那张因车祸而面目全非的脸,听着家属的那些话,冯丹当时倾尽全力,最大限度恢复逝者的容貌。三个多小时后,逝者的妻子看到后,激动地抱起孩子说:“快看,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冯丹站在一旁,泣不成声。她找到了价值所在:“要让逝者的生命在生者心中得到完美再现,帮助家属在告别中走出悲伤,感受到温暖。”

  让逝者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在不少殡葬服务从业人员看来,殡仪馆不是生命的终点站,相反,这里能展现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而殡葬服务也在帮助人们从仪式感中找到延续爱和记忆的地方。在广州殡仪馆,曾举行过这样一个告别仪式。这是一对情侣,本来已经准备订婚,但女孩却因急性白血病发作离世。男孩特意要求在殡仪馆举办一次婚纱告别仪式。逝去的女孩子身穿婚纱躺在棺材中,男孩子对着麦克风,唱起了《童话》。“当年我们还没有结婚,不能叫你们爸爸妈妈,今天,我可以叫了,爸爸!妈妈!”这是男孩对着女孩父母说的话,在场的亲友无不动容。

  还有一次,冯丹在告别厅里主持一场只有一位家属的仪式。这位家属一直在咳嗽。冯丹给他倒了一杯水,引导他按照正常程序和逝者告别。最后,他说:“我和弟弟(逝者)这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很多人不敢来,谢谢你让我感受到温暖。”冯丹每天目睹着一场场不同的生死离别,穿梭在一个个伤感而遗憾的故事里,她对这份职业的理解就是给逝者尊重、礼遇,让逝者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我们驻守在这里给家属一份安慰

  在4年的大学生活里,冯丹学习了殡葬文化学、历史学、服务学、防腐整容、机械原理、会计、管理、电工、驾驶,还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些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冯丹成了单位的多面手。

  有一次,一名从国外赶回来的家属对挽联不满意,说家里是书香门第,不想太普通。于是,冯丹建议用他父亲的名字“椿鹤”作嵌字挽联,写成“椿形已随云气散,鹤声犹带月光寒”。再配上飘逸的书法,告别厅顿时变得古色古香,家属非常满意。

  在冯丹看来,如今的殡葬行业需要工匠精神、人文底蕴,需要科技殡葬与民俗融合。“比如我们有时候给特殊遗体塑形,想把逝者的某个部位恢复成生前的样子,就觉得特别难,感觉知识不够用”“入殓时还要学会用巧力”。即使安抚家属不是一个分内工作,但冯丹和她的小伙伴们希望多学点心理学,能够给家属一份恰当的安慰。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冯丹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全国首届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金奖,2012年、2015年还分别被评为了广州市和广东省的劳动模范,201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随着以冯丹为代表的新生一代成长,原本略显沉闷的传统殡仪行业,也变得更有活力。在冯丹看来,如今的年轻一代对殡葬服务更加理解、接受和包容。同事们也会在一起互相排解、互相鼓励,单位也为他们设立了心理热线,负面情绪得到很好的消化。冯丹和她的同事们充当生命归途的送行者,“我们驻守在这里,让逝者安息”。

 
     标题导航
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让逝者的生命在生者心中得到完美再现~~~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坚持就是胜利·美好家园 共同守护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文创·闲情
   第A6版:体育
   第A7版:生活周刊·美食·旅游
   第A8版:理论周刊
做逝者尊严的守护者
广州天气
彩票
精明主妇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