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济南4月2日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春回大地暖。眼下,一幅幅忙碌有序的春耕图景正在各地徐徐展开,折射出实践“大食物观”的生动缩影。
夯实粮食生产“命根子”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3亿亩至24亿亩,如果按照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必须管住、管好耕地,树立“大食物观”,瞄准市场进行有效生产和供给。
“大食物观”,基础是粮食。
“黑土地是产粮的‘命根子’,保护黑土地就像养小孩,需要用心去呵护。”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说,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能明显感觉到土壤变得疏松了,土地更有劲了。(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