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上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媒体访谈会在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本届获奖的广东“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李洁军、魏葆华及将在广州芭蕾舞剧院巡演的红色主题广州芭蕾舞剧《旗帜》主创者王舸出席活动。三位文艺工作者现场讲述了他们自从事文艺工作以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人民立场、崇德尚艺的精彩人生故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
我的摄影创作过程,是向人民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位摄影家,重点在于怎么用照相机记录人民生活,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基层服务。我在与人民群众和百姓接触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才是一名真正的摄影师,我这几十年的摄影创作过程,是向人民学习的过程。
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1997年我们去三峡大坝采访。当时我们报社有一辆采访车,上面喷了几个字:三峡截流新闻采访车。我们走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路上我突然看到有几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向三峡大坝新闻采访车致敬,行少先队队礼,我心里就很受震动。我心想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竟然这么受孩子们的尊重。这更加提醒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要弘扬正道,弘扬正义,要在德艺双馨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王舸
灵感是扎根人民群众中的生活累积出来的
我最近创作了三部舞剧,《歌唱祖国》《旗帜》《五星出东方》。这三部都是红色题材,灵感都是来自广州。每次创作过程中,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广州深厚的红色文化。比如说我到了广州博物馆,到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到了广州起义纪念馆,真的是受到洗礼。
我的创作可以在广州红色文化中找到情感切入点。如即将在广州演出的《旗帜》,是我一次次去现场感受以及对于舞剧的热爱孕育的作品。如果离开人民、离开生活,就失去了创作的灵感,而灵感这种东西是一次次扎根人民群众中的生活累积出来的,是在一次一次的创作实践中构建出来的,不是原发性的、偶然出来的。
20多年的舞蹈艺术实践让我明白,“德艺双馨”不是口号,而是自我要求。在我看来,“德艺双馨”就意味着艺术应当以道德为人文根基,去探求艺术的永无止境。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魏葆华
广州是文艺创作特别好的土壤
广州是文艺创作、文艺发展特别好的土壤,对我们的培养和滋养是特别大的。
我们每年有100场下部队为基层服务的演出计划,为战士们表演,对我们来讲也是灵魂洗礼。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次到基层部队演出时,刚刚布置舞台就乌云密布,准备开演之前,开始落雨滴了。我就在想这能演吗?后面下起雨来可怎么办?后来演出在滂沱大雨中一直进行到底。为什么演出还是坚持到最后?
当时,在台下坐的军人们穿着作训服,戴着军帽,没有人打雨伞、披雨衣,雨下得多大都坐着认真看演出,部队的这种作风也是感染了我们这些演员。这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就坐在下面看我们的演出,我们怎么能随随便便被这点困难影响,不继续演出?
我对德艺双馨的理解,是在路上,是一个目标,永远要追求的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