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市非遗广绣项目传承人王新元

侦察兵退役后变绣花郎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陈美)一针一线,传承千年……不久前,在康有为纪念小学举行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中,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带领孩子们感受广绣的前世今生,近距离欣赏精彩作品。

  去当兵!证明自己是男子汉

  除了非遗传承人,今年40岁出头的王新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退役军人。从侦察兵转身为绣花郎,王新元坦言,如果没有部队两年的磨砺,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军营磨炼了我的毅力和韧性,多少次我觉得很苦很难时,最后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王新元是江西武宁人,出身于一个裁缝世家。“母亲说你学一门手艺起码不会饿死,出去打工也有一技傍身。”王新元说,1990年左右,他就跟着家人学裁剪缝衣。表姑是他的刺绣启蒙老师。“看见她在白布上绣的动物,很漂亮。”好奇不已的王新元拿起针在表姑的绣品上扎了起来。“表姑没有阻止我,反而放手让我去试,这让我对刺绣越来越感兴趣,寒暑假就开始练习这门技艺。”

  然而,与活跃在运动场上的同龄男生相比,喜欢刺绣的王新元显得格格不入。“那时候,不少人觉得一个男生穿针引线,没事就刺绣挺‘娘娘腔’的。”为此,他承受了太多的异样眼光。王新元感到委屈和不服气,决心参军入伍,“去最远最苦的地方当兵,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

  去创新!做好广绣非遗传承人

  2002年左右,义务兵退役后,王新元揣着200块钱南下广州闯荡。从月薪400元的保安做起,他很快成长为公司的保安队长、保安主管。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王新元在陈家祠看到粤绣名家吴玉珍的广绣作品。“她绣的不是传统的荔枝木棉,而是山水、人物肖像。这个让我很震撼。”从那时起,王新元心底的刺绣梦被唤醒了。他决定跟着梁国兴、吴玉珍夫妇好好学习广绣。

  从最初边打工边学,到后来毅然辞职专心练习,王新元如饥似渴地汲取刺绣技艺。如今回忆这段时光,王新元感慨万千,“经常在绣架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肚子饿得不行了,才发现天都黑了,午饭还没吃。”随着刺绣技艺稳步提升,他开始寻求变化,探寻独特的艺术语言。2018年,广绣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这对王新元触动很大。他决定开始考职称、考大师、评上广绣市级传承人。

  怎样提高广绣非遗项目的生命活力?饕餮纹铜尊、翡翠玉瓶……除了创作栩栩如生的文物、生肖主题刺绣作品,王新元还大胆将广绣与科技、游戏、汽车、文创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他与团队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一系列带有广绣艺术元素的首饰、台灯、香囊、丝巾、笔袋等,将广绣艺术带入到百姓的生活中,让广绣艺术能被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消费得起”。

  从2010年正式创业至今,他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品牌,还开了七家门店和一家刺绣研究所,在广州、佛山、清远、扬州都有专门的刺绣生产基地,拥有上百名绣娘、十多名设计师。

  “一路走来,坎坎坷坷,但自己选择的路要坚持走下去。”王新元感慨,作为创新型广绣非遗传承人,他会在推广传播广绣技艺的路上一直走下去,通过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广绣、欣赏广绣、传承广绣。

 
     标题导航
重读红色家书 对话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审计长”阮啸仙后人~~~
华工工商管理学院八十多位学生以信言志 写下对烈士的哀思~~~
广州市非遗广绣项目传承人王新元~~~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⑤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廉洁广州
   第A8版:廉洁广州·红色家书
   第A9版:产业·医药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理论周刊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丹心从来系家国 坚忍卓绝留后人
青年人用行动传承碧血丹心
侦察兵退役后变绣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