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南海一号”发掘阶段结束

逾18万件南宋文物亮相

“南海一号”古沉船现出原形,出土文物18万余件。
“南海一号”的发掘采取多种科技手段,发掘与保护同步进行,多学科交叉合作与科技检测分析并重。
龙泉窑菊瓣纹盘
金腰带
二龙戏珠金镯
德化窑方楞执壶
海螺雕杯
德化窑四系罐
景德镇窑婴戏纹碗
玉液春酱釉印章四系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郭享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昨天从位于阳江市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南海一号”发掘阶段日前结束。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南海一号”沉船被列入水下考古重大项目。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南海一号”保护利用水平,加快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从2007年“南海一号”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考古人员经过10多年的发掘,目前出水文物超18万余件,其中瓷器约16万件(套),铁器凝结物124吨,开创了全国单个考古项目发掘数量之最。

  “南海一号”小档案

  ●朝代:南宋

  ●沉船残长约21.91米、最大船宽约9.87米

  ●船身(不算桅杆)高约3.5米

  ●排水量估计可达400吨

  ●出水文物:18万余件

  “南海一号”是宋代造船史的活标本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海一号”将进入漫长的科学考古保护阶段。该馆将统筹做好考古发掘、出水文物保护、船体保存环境控制等工作,对沉船和文物进行及时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和系统性研究。记者昨天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西侧看到,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拔地而起。该中心由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于2021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计划于2023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水下文物的考古、研究、保存、展览条件,推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南海一号”沉船于1987年发现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国家相关单位先后组织开展过多次水下搜寻、物理探测、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等工作。昨天,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崔勇告诉记者,“南海一号”沉船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得的活标本。

  2007年,时任广东水下考古中心副主任崔勇,经历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发掘研究等阶段,他介绍,2007年在多次水下考古工作基础上,以整体打捞方式,完成钢沉箱静压下沉和水下穿梁后,把5500吨的钢沉箱包裹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及其船货整体起吊出水,最后采用气囊拉移的方法平稳移入专门为之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南海一号”整体打捞的成功,开辟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和新领域。

  2013年底,“南海一号”保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2015年完成沉船本体及船货以上的堆积清理,清除上部淤泥和部分凝结物后,沉船表面轮廓基本暴露,船体结构较为完整,船型扁肥,船艏平头微起翘,两侧船舷略弧曲,艏艉部弧收,具有一定的型深,但艏艉部分受损残缺,舵楼等上部建筑、日用生活物品和舵杆、桅杆等断裂散落,右后部微倾斜下沉。

  据介绍,“南海一号”沉船残体长约21.91、最大船宽约9.87米。左右两舷侧板为多重板搭接结构,主要为三重板结构,左船舷强力甲板或称舱面甲板结构保存较好,船内各隔舱板也有不同程度暴露,已发现14道木质隔舱板,舱壁板上部残损,下部保存较好,共13道横向隔舱。沉船部分隔舱间保留有舺板痕迹,还有保存较好的桅座以及厚重的桅面梁、舵孔等结构。

  “南海一号”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

  据介绍,“南海一号”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发掘提取的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大宗精美陶瓷器、体量巨大的铜铁器、光彩夺目的金银器,还有漆木器、铅锡器、玻璃器、人类遗骸以及动植物残骸等多种类型文物,其中既有船货,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具及旅客所携带的贸易用具或随身物品等。

  船艏至船艉各船舱舱室内主要为码放整齐的各类瓷器,部分舱室上部码放铁锅和铁钉,各舱货物品种分布及装载具有一定的规律。船货构成丰富,瓷器种类、样式、窑口等在原来出水发现基础上更加丰富,几乎囊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窑口与瓷器种类,大部分产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为南宋南方瓷器研究提供了一大批年代性质明确的标准器。一些器形较为特殊的外销瓷器、浓郁异域风格的金饰品和剔犀、剔红漆器等更加值得考究。

  “南海一号”沉船发现的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孝宗时期(1174-1189)的“淳熙元宝”款,并据相关金叶、银铤及瓷器推测该沉船应属南宋中晚期。其后又发现一件德化瓷罐上有“癸卯”年墨书,南宋淳熙癸卯年为1183年,此后至下一个癸卯年前的六十年间,南宋王朝还有十个年号,皆未发现相关铜钱或纪年文书,可推测该沉船出航应在1183年。

  据介绍,“南海一号”沉没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一号”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而不同文化的审美、器形、工艺等也对中国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器、铜器、丝绸等手工艺制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业已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大量金、银、铜币的出现,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海外贸易体系当中,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

  “南海一号”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南海一号”沉船被列入水下考古重大项目。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南海一号”保护利用水平,加快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

  近年来,广东海丝馆依托“南海一号”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馆内全程开放考古发掘过程,展出4000多件文物与展品,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逾1000万人次。“南海一号”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南海一号”是和平之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早在1993年,“南海一号”第一批出水的文物就赴日本的大阪、名古屋、长岛等地巡回展出,获得了日本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近年来,广东海丝馆积极推动以“南海一号”为载体的对外文化交流。“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已相继赴沙特阿拉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参与数场国际展览,向西方观众展示了南宋时代中国发展海上贸易的盛况,以及我国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和保护的成就。2022年春节,“南海一号”首次面向东南亚,突破时空的限制,在马来西亚推出数字化全景展览和宣传活动,为当地民众送去丰富海丝文化体验。

  “南海一号”发掘历程

  ●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台山市上下川岛海域发现了深埋在23米之下一条古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专家认为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 1989年冬,中国水下考古队伍进行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 2004年,“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确定;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

  ● 2007年12月21日,“南海一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上午10时,在现场举行“南海一号”出水仪式。2007年12月,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经整体打捞出水,之后移驻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开水下文物“原址保护”。12月28日,“南海一号”完成整体打捞,正式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2008年,水晶宫开馆迎四方游客。

  ● 2011年3月底,开始对古沉船“南海一号”第二次试发掘,本次试发掘主要目的是确定船艏和船艉的准确位置,并采集水、泥和沉箱等标本进行试验和测算。

  ● 2011年4月25日,广东文物考古所发布了本次试发掘确定了船艏在沉箱中的位置,为“南海一号”整体发掘奠定了基础。

  ● 2015年1月28日,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构成。

  ● 2016年1月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在广东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发布“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最新进展。

  ● 2019年3月20日,“南海一号”船货清理进入尾声,清理的船载文物已达14万余件,预计文物总量将超过16万件,比最初预计的多出一倍。

  ● 2019年8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重要考古工作成果。

  ● 2019年8月6日,“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船舱内货物清理完毕,堪称中国水下考古之最,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

  ● 目前,“南海一号”发掘阶段结束,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余件。

  “南海一号”珍贵文物抢先看

  龙泉窑菊瓣纹盘

  胎质精细厚重,内壁刻画菊瓣纹,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釉色莹润丰厚,仿若盛装水,呈现出千峰翠色、如玉似冰的特色。

  金腰带

  该腰带长1.7米,重566克,由四股八条金线编织而成,整体呈长圆条绳状。一端的带钩呈长条形,表面饰璎珞纹,后有方孔连接腰带。腰带的另一端有四个小环,可以调节松紧。这条金腰带也被称为“南海一号”的吉祥物,属于第一批打捞出来的珍贵文物。

  二龙戏珠金镯

  该金镯子整体呈椭圆形,周长26.3厘米,内径长6.76厘米,重115.16克。该手镯器体空心,镯身通体粗细较均匀,在龙颈处将镯体砸至扁圆形,至龙口部位又向内收束成圆形,使整个龙首更富立体感。

  手镯从龙首开始,可分为5组纹饰,依次为龙首、对三角纹饰带、中央枝蔓叶纹饰带、对三角纹饰带、中央枝蔓叶纹饰带及另一侧龙首。金光闪闪的手镯无不透露出富贵气息,由于该手镯两相对龙口底部均有焊制宝石底座的痕迹,因此称其二龙戏珠金镯。

  德化窑方楞执壶

  执壶是模仿金银器形制而烧制的酒壶。线条优美,具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情,推测应该是专门为外销而定制的瓷器。

  海螺雕杯

  海螺雕杯是用夜光蝾螺制作的。夜光蝾螺产于我国南海,把一个夜光蝾螺对半切割,然后抛光,在蝾螺的光泽面雕刻牡丹花卉图案。

  德化窑四系罐

  罐内装有四个小口喇叭口瓶,里面的瓶子可以拿出来,为什么把瓶子放在罐子里面呢?主要是为了尽量利用船体空间装载更多货物,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景德镇窑婴戏纹碗

  碗内花纹图案精美,布满海水波浪纹饰,其中可见石榴、婴儿图案,寓意多子多福。胎体轻薄透光,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

  玉液春酱釉印章四系罐

  胎质致密坚硬,胎色青灰,肩上带四个“小耳朵”,四耳间有盖印“玉液春”长方形章,是古代用来装酒的容器。

 
     标题导航
“南海一号”发掘阶段结束~~~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 4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关注东航客机坠毁事故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大湾区观察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娱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逾18万件南宋文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