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规范校园视力检测势在必行

  评论员观察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落实学生视力监测制度。针对严格监督管理,《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严格监督管理,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

  这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对无资质机构入校检测视力发布“禁令”。随着视力不良问题变得低龄化,近视防治俨然成了一些人的生意。今年2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依法从严查处使用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之所以强调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一方面是为了截断无良机构的获客渠道,纠治本末倒置、唯利是图的违规诊疗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推动近视防控的端口前移,切实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当然,为了规范校园视力检测,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只是诸多工作的一方面。要根治近视矫正市场的乱象,必须汇聚各方合力,握指成拳,综合施策。从守好督导检查的关口来看,既要强化校方责任,又要加强全程监管。此前,某地曾发生过教育部门推荐无资质机构检测学生视力的事,这和主体责任缺位脱不了关系。然而,除了责任主体要负起责任以外,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和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协同,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才能真正把隐患清除在未发生之时。

  如今,科学精准地防治近视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学校等各方力量能够被更好地统筹起来。譬如,武汉运用“云技术”开发智能监测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促成了学校自主完成健康数据采集,专业机构落实数据分析与反馈,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数据实施管理的三方协作体系。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前提下,平台化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打通近视防控“最后一公里”,下沉医疗服务资源,精准制定防治策略,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视力健康生态。

  归根结底,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充足的户外光照才是防控近视最根本的方式。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念。譬如,要明白,眼轴增长不可逆,近视也无法治愈;过度视觉训练可能加重学生的近距离用眼强度,加速近视发展速度。只有教育、卫生、体育等多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加大科学普及工作力度,促使人人掌握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虚假违法营销宣传才没有生存的土壤,近视防治才能完全落在实处。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评论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世界水日
   第A12版:都市新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文化·体育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
让“法治政府奖”展现榜样力量
“1元保险”你敢买?
规范校园视力检测势在必行
防沉迷只锁游戏还不够
别让手机成“手雷”
蹭空难流量,于心何忍!
酒店“托娃套餐”,创新莫跑偏
完善“声”态,“钱”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