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伊始,陈金章先生翻开报纸看到一篇关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专题报道,让他感到眼前一亮:“这是什么树?我可从来没有画过!”作为岭南画派的山水泰斗,画尽名山大川,陈金章对这低矮成林的树木充满了好奇和创作欲望,他决定去看看,“说不定能画张好画”。
于是,陈老通过各种渠道打听红树林保护区的所在地,落实好地点后,他先到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廉江的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写生,一去就是三四天。期间,陈老先是坐小船穿梭红树林其中,有感于河流迂回曲折,交错在密密匝匝的红树林之间,于是画下红树林低矮的根系交织成林,互相紧扣淤泥,形成象漂浮在海洋里一般的森林景观;然后,陈老再到观景台远眺,感受“海洋卫士”的广阔胸怀和伟岸,感受靠海而生的植物在大自然中的吐纳生息。陈金章说:“我中午到这里,看到红树林的叶子连成一片,完全没有高低错落,就像低矮的盆栽一样的绿色海洋;到了傍晚时分,落日笼罩着红树林,水鸟归巢栖息,甚为壮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清晨,朝阳笼罩在海洋森林上,一层薄雾覆盖在树冠上,红树林的层次显得深邃而宁静,而红树林绿叶的颜色也变成翡翠般的翠绿……我顿时把这记忆在脑海里。”
展于卷端的是陈金章的题字《海洋森林》,并落款九十四岁之作。纸是囤了几十年的珍贵陈纸,陈金章在落笔前根据现场的写生稿反复推敲才着墨开笔,历时两个多月。他指出,这幅画作并非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构图采用中国画少有的大斜线构图。点、线、面与对象结合的方法组织画面。由远处开始,糅合了另一个国家红树林保护区——广西北海的渔船港口的金海湾红树林景色,层层拉近,是那薄雾笼罩翡翠森林,而最近处的几处特写,是陈金章坐船穿梭其中特别取景的写生成果:陈老一再强调“海洋卫士”他之前没有画过:红树林是唯一胎生植物,低矮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还有那从树梢跌落插入淤泥繁殖的红树“宝宝”都是其特征。绿叶的颜色用石绿慢慢染色,层层叠翠,形成画面的主调。用密集的点法画叶片、盘踞的曲线画树干根系,晕染的画法画远山和近水。陈金章强调这画的“新”:一是采用的手法跟他以往的创作都有所不同;二是描绘对象的“新”,中国画里鲜有表达,没有现成的技法可供参考;三是意义“新”。
陈金章于九十四岁的高龄,依然对绘画保持着赤子之心:只要身体允许,都依然坚持实地采风创作;只要眼不花、手不抖、脑袋灵光,都依然坚持新尝试,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所画的是红树林旺盛的“海洋卫士”精神面貌,是对祖国山河的美好礼赞和发展祈愿。“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陈金章既超然物外又寄情山水,已与仅仅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有了迥然不同的境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