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全力探索“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城市品质建设新模式

大师携手市民打造身边“小美好”

在灯光照耀下,猎桥变电站看上去玲珑剔透,成为江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龙津街康王中路的一座邻里花园,彩色窗玻璃投影在地上。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摄
白云区嘉禾街望岗村,望南公园留住了古村的乡愁。
西关街头,电箱成了一幅画。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吴多摄(资料图片)
贝建中设计的阅江路跨涌小桥。
扫二维码,阅读“社区事,大师做”相关新闻报道。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牢记嘱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提出的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探索“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城市品质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域开展了社区设计师工作,推动“社区事·大师做”“社区事·街坊做”“社区事·专职做”行动,邀请国内外设计名师、院士大师、中青年设计师等,深入社区街巷,携手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的厕所、变电站、消防站、垃圾站等项目的设计,用“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空间环境改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除署名外)

  广州社区设计师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仅有15名社区设计师,到2021年底已有344名社区设计师和163名乡村规划师,涵盖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领域,入驻全市141个街道、35个镇的城乡社区。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动大师领衔做示范,打造市民身边的精品工程,引入国内外设计大师,完成口袋公园、人行桥、公厕等38个市级示范项目设计,把精品工程带到市民身边,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做“有温度”的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我心中的美丽上学路,有树、有花、有很多很多小动物!”“我想要一个大大的游乐场,有彩虹气球、宇宙飞船、火箭……”黄埔军校小学的活动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36名二年级学生在黄埔区社区设计师们的带领下,化身为“小小社区设计师”,开始探索和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美丽上学路。这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黄埔区开展的“小小社区设计师——美丽上学路”参与式设计系列活动。

  社区设计师、孩子和家长兵分三路,从各自小区集合出发,孩子们对上学路进行细心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沿途安全隐患、兴趣点等,找出步行空间存在的问题。在社区设计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一路上提出了各种奇思妙想。本次活动负责人、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黄埔分院专业负责人梁添表示,从孩子的视角看城市,为城市的设计者、管理者提供了不一样的维度,有助于形成“有温度的设计”。

  近年来,广州社区设计师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仅有15名社区设计师,到2021年底已有344名社区设计师和163名乡村规划师,涵盖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领域,入驻全市141个街道、35个镇的城乡社区。设计师走进街道、社区、乡村,通过走访踏勘、组织社区活动、开展会议座谈等多种形式,让市民共同参与身边项目设计。

  在海珠区,社区设计师走进55个长者饭堂进行田野小调查,结合18个街道老年人口密度、居住空间分布、15分钟老年人生活圈半径+15分钟老人模拟路径“双覆盖”数据分析计算后合理规划新增长者饭堂,科学完善规划布局,优化既有“智慧养老”平台,以小小一餐饭为起点,让老人“吃出晚年的幸福味道”。

  在白云区,同和北9号大院微更新项目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设计方案,高校学生、专业技术人员、街坊等人员积极参与设计:在街坊家门口举办参赛作品展览活动,街道、居民代表等11个不同团体代表前来投票;设计团队注重倾听街坊的想法,关注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休闲娱乐需求,不断深化设计,还根据街坊意见,创造台地景观,形成丰富立面空间,结合跳跃色彩,为居民带来视觉冲击。

  居住在这里的张先生表示,在充分给予居民发言权的前提下,社区改造真正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样的建设模式应加强推广。

  树下对弈 池边纳凉

  用设计留住乡愁

  城市,是百姓美好生活的依托,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高度重视。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从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到加强老城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一系列多元探索持续推进,广州努力让城市有里有面,让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更好融合。

  2022年新年伊始,白云区嘉禾街望岗村里热闹非凡,非遗南狮队黑狮舞动,村里粤剧班好戏连连,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望南公园已经完成改造,居民有了一个宽敞宜人的社区公共空间,露天观影、树下对弈、池边纳凉,城中村变身“城中画”“城中诗”。

  望南公园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动白云区政府、嘉禾街道、望岗村村委、街坊,共同推进的“社区事·大师做”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的设计师——山水比德董事长、首席设计师孙虎表示,希望用设计留住望岗村的一段乡愁。

  公园中心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景亭,通过提取当地著名书法家黎湛枝的书法作品笔画,形成景亭结构的设计元素,将场地独有的历史文化含蓄地融入景观再造中,呼应古村落悠久的历史传承,将久远的过去与今天的市井生活紧紧相连。

  景亭空间与廊道空间运用开放式的错位隔断设计穿插相连,二者浑然一体。游人行走于中,既可遮风避雨,又可闲望若隐若现的古宗祠。宗祠坐落于传统礼仪轴之上,遥望景亭,是颇具特色的文化宣传及社区活动聚集地。村落宗祠门前原有的历史悠久的石板、石材被保护和重新利用、原位铺设,打造祠堂前广场、树下小剧场、绿道、运动健身广场等文化活动空间,营造生活剧场、互动交流、文化传承及党建宣贯的生活氛围。

  一个个古村、一个个社区,在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愁。望岗村居民黎伯说:“我今年70多岁了。我们望岗历史悠久,确实应该好好讲给下一代人听。这次公园改造,增加了望岗历史文化长廊,讲述了望岗村的历史,我觉得非常好。”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白云山作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白云山门岗的品质提升,充分体现了“还绿于民”的生态环保设计。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共同努力推动下,2019年柯子岭门岗纳入《白云山、麓湖、越秀山及周边还绿于民工程三年环境整治行动计划(2019~2021年)》重点提升整治项目,并于2020年6月完成改造,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公共空间,以其“行云·流水”的设计理念,成为市民新的打卡点。

  柯子岭门岗尊重原场地乔木绿植,依据场地的大树位置进行设计和调整云廊走向及活动平台位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场地原有大树,做到尊重场地特有自然特征,保护场地生态环境。

  小项目 大作用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城市治理时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在珠水之畔、猎德桥头,一个“月光宝盒”悄然出现,与“贝壳”猎德大桥和“小蛮腰”广州塔相映生辉。这就是新近落成的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110千伏猎桥变电站,原来平淡无奇的变电站植入现代化的功能与形象,成为城市中轴线上的一道风景线。变电站的设计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雄表示,希望通过优秀的设计,让变电站从单一的市政设施变成市民喜爱的公共建筑。

  阅江路碧道上,有一座跨涌小桥静立在蓝天碧水间。每天在此散步、跑步、骑行的市民可能不知道,这座看似低调的小桥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建中的作品。贝建中将这座桥视作一座雕塑,通过精密的几何构型将小桥变成了珍贵的“珠宝”,重新激发江畔空间的活力。

  在环市东路上,有一个被红色金属外壳包裹着的两层公厕,它的设计师是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许迪。许迪说,这座拥有近30年历史的老建筑是城市文化遗存的一部分。在设计创意上,他在维护和保留总体结构和形式的基础上引入红色金属构架表皮,用有张力的“方盒子”构件包裹原有建筑,在面向城市道路的方向打开盒子,展示简洁醒目且具有雕塑感的全新形象。

  在淘金社区,有两个别具特色的垃圾站,被称为“垃圾魔方”。著名建筑设计师冼剑雄团队为其设计了改造方案:用木格栅做成简洁的立面;把回收的塑料瓶用金属绳串起来挂在立面上,晚上可以通过打光变换出不同的颜色,变成街头的艺术装置……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动大师领衔做示范,打造市民身边的精品工程。引入崔愷、贝建中、陈雄等国内外设计大师,完成口袋公园、人行桥、公厕等38个市级示范项目设计,把精品工程带到市民身边,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比如,本·伍德用绣花功夫修复恩宁路骑楼建筑细节,再现历史建筑传统魅力;倪阳打造维新横路社区口袋广场,为居民提供有温度、有活力的场所。

  在推进过程中,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担任社区设计师工作总顾问,对所有市级示范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把关。

  这些项目虽小,对城市品质提升却起到大作用。猎德村村民李伟时表示,对于猎桥变电站,村民们开始是有担忧和顾虑的,但变电站建成后,感觉这个建筑很漂亮。“我每天早上在江边跑步,路过变电站时都觉得特别养眼,期待变电站早日开放,能进去参观。”李伟时说。

  环市东公厕的设计师许迪认为,城市给人的体验不仅在高楼大厦、中轴线、夜景灯光方面,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公厕改造对我来说是既有挑战性又有荣誉感的尝试。在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地方着手,真正方便街坊,还能从小空间展示城市大文明,大有意义。”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高品质城市风貌。广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加强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将坚持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把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当做城市的头等大事,进一步推广社区设计师制度,搭建政府、专家、街坊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以社区“小切口”实现城市品质“大提升”,让“美”走进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题导航
广州全力探索“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城市品质建设新模式~~~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坚持就是胜利·美好家园 共同守护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深度
   第A7版:美术·闲情
   第A8版:体育
大师携手市民打造身边“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