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注重以人为本 居民的空间需求和体验被放在首位

小区微改造 居民来“话事”

即将全面完工的永庆坊二期和接下来的三期项目,都是以“绣花”功夫打造的微改造精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泮塘五约精心实施微改造后,居民生活更舒适,还成为热门打卡地。(受访者供图)
汤朝晖
荔湾区委书记 刘晨辉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宏伟
荔湾区金花街陈家祠社区居民 程伟良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骆建云
扫码关注 更多整改动态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强调

  市民群众可以拨打“广州12345热线”或通过“广州12345”微信公众号对整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告别“脏乱差”,迎来“整洁净”,居民异口同声点赞越变越美的幸福新家园。广州市全面深入开展整改工作以来,坚持用“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记者走访看到,整改中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更为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居民的空间需求和体验被放在了首位,特别是在改造规划设计阶段,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作为重要环节,并引导居民全程参与社区改造。很多小区更是成立各种各样的“居民小组”“公众咨询委员会”,主要目的是随时接收居民群众关于小区改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和优化设计方案,让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让好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点滴滴的小变化,迎来了大民生的幸福。居民事、居民议,在不断坚持举一反三深化拓展中,广州市继续全面深入开展整改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用“小切口”推动民生“大变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张国荣(署名除外)

  镜头1

  见缝插“绿” 闲置土地变邻里花园

  “不只环境变美了,小区的安全感也提升了!”家住荔湾区金花街陈家祠社区的居民李伟明看到记者来访,主动打开话匣子,对社区新变化如数家珍:社区的“脏乱差”卫生死角消失了,社区的闲置土地见缝插“绿”建成了邻里花园,在近半年时间里,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还加装上安全监控系统。

  在社区里,变化最大的是内街路面,原本坑洼、拥挤难走的路面,通过清理路边的杂物,路面拓宽了1米,并且重新铺设了沥青地面,如今变得平整宽敞,干净又舒服。“路不再难走,居民的出行更加舒畅,倍感开心。”居民如是说。

  从居民脸上开心的笑容,可以看得出他们对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是满意的。居民还惊喜地发现,一些卫生死角被重新利用,形成路边退缩空间,栽种了花草和花基,打造了一个清新感十足的邻里花园,让居民都感到眼前一亮。如今,陈家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舒适度提升了档次,熟悉的生活气息让街坊们倍感亲切,纷纷点赞。

  在这轮改造中,居民也感受到了整改工作带来的作风转变和理念提升。“大家都能发声,都能发表意见,自己的小区怎么改,都由居民‘话事’。”居民陈姨如是说。原来,在荔湾区金花街,包括陈家祠、龙源、小梅社区,都在微改造中成立了居民建管委员会。委员会也不是“走走过场”,而是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居民积极参会。在之前的会议中,居民群策群议,老年人出入困难、内街巷路面严重破损、公共设施老化、“水浸街”等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都在居民的热烈讨论中获得解决。

  镜头2

  收集意见再改造

  从此告别“水浸街”

  在荔湾区彩虹街周门片区,道路被拓宽,铺上了沥青,走几步还能看到摆放着花草的花基花坛。小区绿树成荫,花坛高低错落,通透的可视感让空间变得宽敞开阔。

  去年12月,周门片区在改造规划设计阶段就把吸纳群众意见建议作为重要环节。居民罗志喜记得,小区内时常出现“水浸街”,居民渴盼其得到解决的呼声和需求最为迫切。在改造规划调研时,设计师、居委会收集了一百多名居民的意见,一一对应认真研究解决方案,并整合到改造设计中,对社区大部分人行道、公共空间的铺装都进行了微改造,运用砂基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增强雨季防洪排涝的效果。

  改造后效果立竿见影,“水浸街”问题得到了解决。“再也不用为‘水浸街’而烦恼了。”罗志喜说。

  社区还通过收集居民意见、听取专家建议,着重解决了社区停车位紧张问题。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引入规范管理,减少社区车辆乱停放现象,对消防车道进行疏通,禁止占用消防车道,使部分有条件的区域达到人车分流的效果。

  另外,多个民生微改造项目也根据居民意见有了新改善。例如社区多个有高度差的位置及路口处增设无障碍坡道,对人行道上突出的设备井盖进行沉降式处理,对社区大部分公共空间进行路面平整化处理,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社区的公共环境。

  广州微改造“数数看”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完成改造787个小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改造295个小区。

  目前累计改造老旧建筑4506万平方米,“三线”整治2052千米,增设无障碍通道96.2千米,完善消防设施4.7万个,整治雨污分流471千米,新增口袋公园和公共空间618个,惠及61.6万户、197万人口。

  微改造怎么改?荔湾有解

  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

  一个牵头领导

  一个责任部门

  一个工作专班

  一个工作方案

  一个任务清单

  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

  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汤朝晖: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听民声征民意

  广州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回应了广州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城市建设的体现,是城市建设向精细化方向的延伸,更是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实践机会。

  在广州老旧小区改造中,广泛听取市民声音,征求居民意见,设计师深入社区,充分调研居民需求,希望每一项改造,都能解决居民的实际需要,让居民满意。

  广州市所尝试的“大师作”“大众创”系列活动,对老旧小区进行针灸式的微改造设计,立足于公共环境与配套设施的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为社区居民营造具有特色与归属感的社区生活空间,充分吸取居民意见,探索了像广州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如何实现有机更新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之路,可以为将来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声音

  荔湾区委书记 刘晨辉: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的殷殷嘱托

  在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上做示范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亲临荔湾永庆坊,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作为总书记亲自考察过的城区,荔湾更应该在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上做示范、走前列。近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视察永庆坊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的基本前提。整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全覆盖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到居民家中面对面收集了近9000条诉求。对于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快速响应,努力用“小切口”实现民生“大变化”。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把广听民意、广聚民智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是老旧小区微改造深得民心的重要保障。金花街陈家祠社区是荔湾区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典型,一系列公众参与的新做法和新改变,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在微改造工作中,荔湾区建立了“五个一”的工作机制。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老旧小区微改造,更加自觉地践行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宏伟:

  老旧小区微改造要真正走进居民心里

  城市的核心是人。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源泉,也是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改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补齐民生设施短板,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努力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荔湾区彩虹街周门片区等一批项目改造过程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大师作+大众创”活动,让设计大师深入走进社区,与居民交谈,听取居民需求,最后将居民、专家、公众反馈和评审意见充分吸纳入改造方案中。活动共收到近60组创新作品,吸引141万人次居民群众参与投票评选。小区如今的变化,来自于长时间反复多次的共商共议,是坚持共同缔造、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典型案例。

  整改实践证明,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需要更加扎扎实实地下功夫,需要真正走进居民的心窝里。我们将坚持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惠民生,坚持把完善水电气路、适老设施、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等民生事项作为建设重点,强化社区政务、养老、托幼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以“绣花”功夫深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走实走心、出新出彩,不断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荔湾区金花街陈家祠社区居民 程伟良:

  我们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在陈家祠社区改造中,整个社区的面貌、环境、居住条件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各项设施都很便利,加上周围成熟的配套和熟悉的生活半径,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微改造,体现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是一项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工程中听取居民声音,让我们都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小区建设中来。

  我清楚地记得征求居民意见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发问卷调查,或居委会上门询问。住户提出意见后,街道和居委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跟进对接,我们提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都被采用了。大家对现在的状况感到很满意,前不久街道和居委还组织了问卷回访,我们也希望后续能够继续做好小区的管理和维护。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骆建云:

  以人为本 让居民重新发现社区价值

  老城更新的目标就是复兴老城,要创造让人们期盼的更加安全、舒适,更加开放、公平,更加丰富多元、更有持久活力、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如今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更多地听取民意,小区的改造从规划阶段已经引入居民共同参与,再结合专家意见,把改造工作做得更完善。我感受到了现在我们的老旧小区改造观念在不断转变,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以及老城区微改造,探索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民生问题,平衡大家的各种利益关系,将老城更新改造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居民重新发现社区价值,重获身份归属感、情感依托和文化认同,从单纯的物理空间改造转向社会空间改造,最终构建我们和谐的社会共同体,这才是我们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老旧小区改造的内涵。

 
     标题导航
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注重以人为本 居民的空间需求和体验被放在首位~~~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②
   第A3版: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双统筹 双胜利
   第A4版: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第A5版: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美好家园 共同守护
   第A6版: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一线直击
   第A7版: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疫情防控 从我做起
   第A8版:评论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小区微改造 居民来“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