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杜娟)近日,《广州市文德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修编(2021~2035年)》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其中透露,该街区内的保护对象包括骑楼街6条,其他传统街巷35条,历史水系3处等。
文德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越秀区,在历史城区的东部。东至槐花前街、德政南路,西至北京南路,南至珠光前街、珠江园,北至文明路,面积18.1公顷。
保护对象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两类。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包括:不可移动文物3处,历史建筑17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24处,骑楼街6条,其他传统街巷35条,古树名木1棵,历史水系3处以及传统格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包括:民间文学、传说2处,历史事件5处,地名文化12处,民俗1处。
根据规划,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为玉带濠周边、清水濠周边两片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线索集中片区,面积6.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南至珠光前街、珠江园;北至文明路,与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相接;西至北京南路,与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相接;东至槐花前街、德政南路,面积12.0公顷。
在控制要求风貌,规划提出,核心保护范围采取整体对待、严格保护的措施,不得擅自改变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建筑原有的立面、色彩,建筑和环境以保护和修缮为主。除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新建、扩建必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其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核心保护范围进行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的,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协调。原址重建的骑楼建筑,其层数和高度应与相邻骑楼建筑相协调。禁止大规模拆除建设,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保持现有道路格局肌理,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原有的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内,其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建设控制地带内整治更新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避免大拆大建,应当坚持渐进式的保护与更新模式。保持现有道路格局肌理,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原有的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建设控制地带内建构筑物、格局、街巷、院落、古树名木等保护控制措施应符合后述保护范围内专项保护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