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用“拆字法”跟学生们一起分享我所理解的“聪”。一个“聪”字,包括了这些内涵:耳要灵,两眼(丷)要有神,口头表达要无障碍,心要会思考。具备这几样特质,便会“聪明”。我以此引导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但实际生活中,不是谁都能拥有所有的优秀特质。
我本人自小眼睛受过伤,从小学读书起,坐在教室最前排的座位上,依然难以清晰地看清黑板。跟“目明”的人比,我在视力上吃了亏。
我的眼睛不太好,但耳朵贼灵。我曾经这样向别人夸耀过:你们不要低估我的听力,读书年代,我凭耳朵听讲,然后记下来,再复习巩固,成绩并不差,后来还考上了重点学校。
耳朵好,常常有声音自己“撞”进我的耳朵,被灵敏地捕捉到。耳朵好使,也让我的人生多了许多乐趣。
我的耳“聪”,是对我目不太“明”的适当补偿。万事万物,有一长,也会有一短,一个人要会正确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懂得取长补短,切不可因长处沾沾自喜,也不必因短处自暴自弃。
(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