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大集团揭阳海大饲料有限公司仓储班班长杨明芳
全国人大代表、高州市果留香石榴专业合作社社长温锦玲
主持人:魏丽娜
@视觉中国

  粮食安全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了不起的“中国奇迹”。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

  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本期“云桌会”邀请代表委员围绕“粮食安全”展开热议。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贾政、龙锟、何道岚、何瑞琪、许晓芳

  种业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发挥企业攻关作用

  主持人: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如何科学调配优势资源,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刘昕:农业最大的短板是种子,我们要努力完善先进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要进一步强化种业创新主体的分工合作,促进多层次优势互补,促进种业创新领域的上、中、下游组建创新产业链和育繁推的一体化。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先进育种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功能型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打通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通道,设立先进育种技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在产学研用一体化中发挥企业在先进育种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温思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必须保证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比如对已建成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和基因库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还应鼓励有实力的种业企业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地方种质资源优良品种特性,建立“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长效机制。

  针对我国农业生物资源,需开展系统的普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尚未纳入保护的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各级政府在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的短期与长期规划中,则需要根据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实际情况考虑用地指标的计划。根据种质资源的优稀程度和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国家可以有针对性地大力引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并进行鉴评与创新利用。

  杨明芳:建议制定并推出水产种业振兴制度,做好水产种业中长期规划。鼓励种业企业自主或联合开展水产种业基础性研究,在土地供给、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水产种业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突破性水产新品种,提升良种覆盖率。

  藏粮于地: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主持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

  如何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在土地流转中,如何加强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熊晓冬: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核心的关键,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迫在眉睫。建议充分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对流转土地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监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实时制止和打击改变土地用途的违规违法行为。

  于欣伟: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要求非常明确,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一些地区非法占用耕地,有的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进一步加剧风险。

  抑制耕地“非农化”,我建议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做好高标准农田和其他产业化基地的建后管理,全面落实到具体地块上,实现可视化管理,用“长牙齿”的办法杜绝耕地“非农化”,更防范基本农田上山。对违反农地用途管制的,终身追责。同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还要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全面重塑农商关系,让粮食真正体现市场价值,确保粮食种植户劳有所获。全面降低种粮成本,稳定种粮农户生产预期。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变革,构建合作经营机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分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粮食生产竞争力。此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粮食生产大县的补贴奖励力度,实行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粮食调入区对调出区的补偿办法,谁吃粮谁出钱,提高种粮积极性。

  藏粮于技:发展“智慧农业” 向科技要高效高产

  主持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出发展智慧农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势中,要摆脱传统农业“靠天靠地靠简单劳动投入”的生产模式,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国。

  如何发展“智慧农业”,向科技要高效高产?如何通过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魏明:近年来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深圳市深汕合作区成为全国首个农村5G网络全覆盖的地区;湛江市徐闻菠萝产区、清远市英德红茶园区、云浮市新兴养殖基地等越来越多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了5G覆盖,为智慧农业、直播电商等创新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智慧农业,要加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工作。建议选择基础较好的农业产业园区,开展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创新,打造示范园区,促进5G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深度应用,从点的突破逐步转变成系统能力的提升,切实做到出成果、出成效,支撑农业低成本、高效率规模生产。

  温思美:我国农业属气候敏感地区,气候适应能力差,受各类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影响严重,建设气候智慧型农业(CSA)是目前公认的提升粮食生产韧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粮食生产抗冲击能力。首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与复杂性,进行农地生产力的维护与提升;其次,加大粮食种业研发,从源头上提高粮食作物对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第三,进一步加大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如改善灌溉与排涝系统,提高初级粮食生产种植环节的抗旱抗涝能力。

  农业人才: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大支持返乡创业

  主持人:“三农”要发展,粮食要增产,最重要的根本是种子,最紧缺的资源是人才。发展现代农业,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要大力培养农业人才。

  如何吸引更多人才进入“三农”队伍,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科技助农、智慧兴农贡献人才力量?

  杨明芳: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建议由政府主导,研究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将培育工作纳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同时,吸引职业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鼓励市场主体主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紧密联系市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课堂和产业、市场紧密结合,农民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精准对接农民需求。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开设云课堂,邀请全国知名行业专家、养殖能手等传授技艺,让技术与知识更快实现转化。

  此外,加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工、大学生、外地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创办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吸引各类人才向农村聚集,改善农业从业人员结构。

  建议探索农民职业技能认证,研究新型职业农民认证评级工作,以农民职称评定、职业技能认证等手段提高参与培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财政补贴、金融保险、简便市场准入、税费减免、技能培训、人才奖励激励等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增强新型职业农民抵御生产经营风险能力。

  温锦玲:产业振兴需要人才支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直接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

  乡村市场潜力巨大,乡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为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政府可制定优惠政策,比如双创基地可以设在农村,一个庄园或庭院就可开设一个总部。还可以试行“一耕一读”,大学教授、企业老板从城市“逃离”到农村种田,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设施,是吸引人才很关键的因素。

  声音

  针对我国农业生物资源,需开展系统的普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尚未纳入保护的资源进行收集保护。根据种质资源的优稀程度和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国家可以有针对性地大力引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并进行鉴评与创新利用。

  ——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

  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做好高标准农田和其他产业化基地的建后管理,全面落实到具体地块上,实现可视化管理,用“长牙齿”的办法杜绝耕地“非农化”,更防范基本农田上山。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

  要进一步强化种业创新主体的分工合作,促进多层次优势互补,促进种业创新领域的上、中、下游组建创新产业链和育繁推的一体化。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先进育种技术科技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

  选择基础较好的农业产业园区,开展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创新,促进5G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深度应用,从点的突破逐步转变成系统能力的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

  建议充分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对流转土地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监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实时制止和打击改变土地用途的违规违法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熊晓冬

  建议制定并推出水产种业振兴制度,做好水产种业中长期规划。鼓励种业企业自主或联合开展水产种业基础性研究,在土地供给、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水产种业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大集团揭阳海大饲料有限公司仓储班班长杨明芳

  产业振兴需要人才支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直接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设施,是吸引人才很关键的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高州市果留香石榴专业合作社社长温锦玲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3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4版:全国两会·热话题
   第A5版:全国两会·记者会
   第A6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7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8版:全国两会·街坊两会
   第A9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13版:38妇女节
   第A14版:38妇女节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新区势
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