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六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硬联通提速 引擎“马力全开”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
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莳元村村民梁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列进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黄武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潘明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
主持人:张姝泓

  大湾区 硬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六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实现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大湾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从“硬实力”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活力迸发,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提速,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1小时生活圈”的图景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居民的通勤常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航空、航运资源配置优化,“轨道通、关口通、配套通”,正成为大湾区“硬联通”的有力注解。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申卉、何道岚、方晴、徐雯雯、廖靖文、何瑞琪、黄健源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郑洪达、受访者供图

  重大平台:推动科技研发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主持人:重大平台的建设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朱伟: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构建以合作区条例、实施方案、总体发展规划为重点的“1+1+1+N”政策框架体系,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线,推动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充分释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和“改革开放”红利,统筹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深港合作布局,推进产业促进、金融开放等重点政策同步扩区。加快推动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积极研究谋划深港口岸经济带和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大湾区深化改革开放注入新动力。

  我计划领衔提出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条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的议案。合作区条例(法)是合作区建设的“基本法”,希望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支持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政策落地落实。

  黄西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了合作区“新平台、新空间、新示范、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我认为,从切实发挥合作区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海洋经济新动力的角度出发,将合作区打造成“方便旗”船舶回归登记的“新平台”、航运金融要素聚集的“新空间”、粤澳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示范”、国际海洋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意义重大。

  建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方便旗”船舶回归登记方面探索政策突破并先行先试,大力吸引中资“方便旗”船落户横琴登记,推动航运产业要素集聚,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基础设施:建议在港珠澳大桥举办国际马拉松赛

  主持人:目前,“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提速,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也让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请问对此各位有怎样的感受和建议?如何深入发挥挖掘基础设施体系的价值和作用?

  朱伟: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接下来,我们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迈出新步伐。围绕深港、广佛、珠澳极点,加快推进广湛高铁、深江铁路等项目建设,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积极推进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设,加快建成能力充分、方式协调、集约利用的跨江跨海通道群。积极推进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对外通道建设,加快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建设,打造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吴列进:我对大湾区互联互通和广佛同城都有亲身体会。我们公司2015年在香港上市,那时过去香港一趟还不算方便,这两年从佛山去香港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

  我住在广州,在佛山上班,每天往返广佛,广佛同城的推进让双城工作生活越来越便利。以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例,目前已经成为推进广佛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见证着两座城市合作的不断深化。

  潘明:我多年连续聚焦广东省大交通尤其是高铁建设,下一步,应继续大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港深、澳珠两大极点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内地与港澳铁路相通,加快澳门连入国家高铁网,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同时,推进港、珠、澳三地机场合作模式,尽快开通珠海机场国际口岸,与香港机场、澳门机场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组合机场群,并通过公路、铁路等设施形成三地机场之间的联程联运。

  苏权科: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世纪工程”,其体育、文旅等方面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

  体育方面,我建议每年10月23日(大桥正式开通纪念日),在港珠澳大桥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打造连通粤港澳的海上国际马拉松品牌。港珠澳大桥两端口岸之间长度约43公里,正好设置一个标准马拉松(42.195公里)赛道,全程风景壮丽,将带给参赛选手舒适愉悦的体验。

  文旅方面,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白海豚岛)曾二次作为央视春晚分会场,我建议每年12月31日晚在该岛主办大湾区新年音乐会,打造港珠澳大桥海上户外经典音乐会品牌。

  产业协同:建设“双碳”新经济先行示范区

  主持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与优势,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市场开放度及国际化程度较高。各位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在哪些产业进一步发展,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如何深入推进大湾区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张传卫: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碳”新经济先行示范区,创新构建“双碳”经济新体系,打造“双碳”产业新支柱,对推动世界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抢占国际“碳中和”技术、产业高地具有深远意义。建议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为契机,可在联通深港的中山翠亨新区创建“双碳新经济先行示范区”,打造集聚“双碳”科技、教育、文化、产业、金融、资本的国际化平台,参加“双碳”国际和创新合作,推动双碳经济对接香港和国际资源产业分工,整合高校科研与珠西装备优势,打造“双碳”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梁桃: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城市,可以在海上风电产业协同上发力。海上风电作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东海上风电开发规模巨大,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风电发展带动产业能级超万亿元规模。

  我们要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抢占国际海上风电产业体系制高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国际风电装备制造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塑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海上风电新名片。比如可以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对于广东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

  建议粤港澳三地共建超级深水港

  主持人:近年来,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海洋产业也被赋予了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雄厚力量及区位优势,海洋经济更是国际一流湾区的标配。对此,各位认为大湾区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武: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香港、广州、深圳等若干世界级大港,但受港口水深不足的限制,目前各港口一般只能靠泊5万~10万吨级集装箱船,超大型船舶需在外锚地减载方可进入沿岸港口。

  为此,我建议,谋划在珠江口的万山群岛地区,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超级深水港,并打造“粤港澳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

  万山群岛地处珠江入海口,东邻香港深圳,西接澳门珠海,北通广州,自然地理条件及空间布局优越。在此建设深水港,可以满足国际上任何吨级的船只停靠需求,彻底解决珠三角港口群难以停泊超大型船舶的问题。在建设深水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群岛岛屿空间布局,同步规划建设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

  梁桃:粤港澳大湾区有丰富的海洋和旅游自然资源。澳门是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珠海横琴是国际休闲旅游岛,而阳江海陵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宋代沉船“南海一号”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吸引了很多游客,可以与澳门、珠海横琴联动发展,合作发展旅游业和跨境电商等,共同抓好产业共建和招商引资,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三地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今后“一带一路”发展起到示范效应。

  马光瑜:港航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数字化经济的迅速发展,航运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航运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挖掘、分析港口的营运和价格方面的指数,指导经营。建议成立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数据专项小组,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数据条例,规范航运数据的定义、权属界定、流转机制、定价机制等。

  目前大湾区内各级政府、相关航运企业及围绕港口服务的相关行业都分别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数据平台,建议打破数据共享壁垒,建设基础性航运数据中心,推动航运业数据化经营、治理应用落地。在统一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可以打造基础性数据中心,先以某个数据化较为成熟港区为试点,整合该港区的政府及相关公司的数据平台,再逐步完善。

  声音

  我计划领衔提出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条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的议案。合作区条例(法)是合作区建设的“基本法”,希望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支持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政策落地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

  建议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为契机,可在联通深港的中山翠亨新区创建“双碳新经济先行示范区”,打造集聚“双碳”科技、教育、文化、产业、金融、资本的国际化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

  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莳元村村民梁桃

  我们公司2015年在香港上市,那时过去香港一趟还不算方便,这两年从佛山去香港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列进

  建议成立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数据专项小组,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数据条例,规范航运数据的定义、权属界定、流转机制、定价机制等。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

  我建议,谋划在珠江口的万山群岛地区,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超级深水港,并打造“粤港澳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黄武

  建议每年10月23日(大桥正式开通纪念日),在港珠澳大桥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打造连通粤港澳的海上国际马拉松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应继续大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港深、澳珠两大极点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内地与港澳铁路相通,加快澳门连入国家高铁网。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潘明

  建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方便旗”船舶回归登记方面探索政策突破并先行先试,大力吸引中资“方便旗”船落户横琴登记,推动航运产业要素集聚,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

 
     标题导航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六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3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4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5版:全国两会·评论
   第A6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7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8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9版:全国两会·街坊两会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T1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2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3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4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6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7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8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硬联通提速 引擎“马力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