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

本报邀请权威专家分析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张立群
康达华
扫码进入“学习时间”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本期《学习笔记》特邀专家学者与代表委员、干部群众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金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

  坚决守好粮食安全这个重大战略底线

  辅导员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增产,对此大家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认为不必在保障粮食产量和生产能力上过度投入,这种麻痹思想需要特别警惕。我们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城乡结构、工农结构仍然有较快变化,仍处于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进程当中,切记不能够在抓各项重大工作之时,忽视粮食生产这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稳增长等重大战略任务时,要始终坚守好粮食安全这个重大的战略底线。

  中国是人口大国,吃饭是头等大事,而此头等大事的保障,取决于粮食的生产能力。只有切实保障好全国人民吃饭的需要,才能有各类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大格局中,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要把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好,把农业现代化实现好。

  正因此,我们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正在加快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予以支持,城镇包括非农产业对土地的利用比较集约,单位土地的产值比农业要高很多,城市单位面积承载的人口也比农村高很多。但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要规范“占补平衡”。也就是说,耕地保护必须和城乡一体化现代化进程动态结合起来,不能因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而减少耕地资源,损害粮食的生产能力。同时,也不应因片面追求耕地保护而影响或制约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要从国土资源全局合理利用层面,切实做好耕地的占补平衡。其中,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程尤为重要。要加快打好农业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基础。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化水利体系建设整体通盘考虑,不仅要稳住耕地总量,而且要让耕地的生产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要让中国人民吃饱吃好,端牢“中国饭碗”有更为坚实、更高水平的基础。还必须大力抓好农业科技研发。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单产,提高粮食品质,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支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辅导员 康达华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因时而进、因势而变,把握乡村振兴新的历史方位,适应乡村振兴工作主要矛盾变化,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是“国之大者”,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不断增加全世界粮食安全的风险。解决好吃饭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未雨绸缪,做强做优做大中国农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二是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势做到藏粮于技。要加大农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资金、人才投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要提升数字赋能,推广设施农业,推动乡村、农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向工程化、数字化、智慧化加快迈进。

  三是要适应需求端变化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从吃得“饱不饱”到吃得“好不好”,在个性化品质化消费转型升级的潮流下,老百姓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质量的需求。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

  四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要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领导作为保障,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通过“乡贤”返乡、“乡村头雁”领航,实现乡村自主式共同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冬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题导航
~~~本报邀请权威专家分析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3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4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5版:全国两会·评论
   第A6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7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8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9版:全国两会·街坊两会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T1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2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3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4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6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7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8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