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北京冬残奥首日双金开局
中国残障人士体育大发展

白志标
郭雨洁为中国代表团再夺一金。
夺得首金的刘子旭。
中国选手单怡霖在比赛后。
中国选手刘思彤在比赛中。
中国选手张梦秋在比赛中。

  北京时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志标  图/新华社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一个比赛日,中国运动员在冬季两项和高山滑雪赛场大放异彩,完成梦幻开局,刘子旭在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本届冬残奥会首金,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冬残奥会上的第一个个人冠军,同时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以来首次获得雪上项目金牌;在刘子旭夺金之后不到两小时,郭雨洁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项目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金牌。而第一个比赛日结束时,中国运动员共收获2金3银3铜,取得了历届冬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开局。

  中国运动员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梦幻开局,与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残障人士体育事业密切相关。残障人士体育是残障人士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障人士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发展残障人士体育,对于保障残障人士平等权利、促进残障人士融合发展、推动残障人士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残障人士参与体育,是残障人士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

  《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全国残障人士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残障人士大众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6年举办“残障人士冰雪运动季”,为残障人士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带动残障人士融入“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首届开展的14个省级单位发展到现在的31个省(区、市)。各地纷纷因地制宜举办冬季残障人士体育活动。

  白皮书显示,残障人士康复健身体育服务不断改善。截至2020年,全国残障人士健身示范点累计建设10675个,共培养、发展残障人士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为43.4万户重度残障人士提供了康复体育进家庭等服务。同时,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乡镇、农村地区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建设残障人士冬季健身活动服务站点。

  在全国残障人士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表现也稳步提升。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残奥会,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冬残奥会;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半决赛输给加拿大队,最终获得第四名;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中国冰壶队6比5险胜挪威队摘得金牌,这也是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在冬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无论参赛运动员规模还是参赛项目都较过去有大幅度提升,共有96名运动员参加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比赛,与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参赛运动员增加80余名,参赛大项增加4个、小项增加67个。如此辉煌成绩自然离不开中国高度重视冬残奥会的备战工作,在组建国家集训队的同时,将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冰球、轮椅冰壶6个冬残奥大项全部纳入全国残运会赛事。

  而冰雪项目残障人士运动员队伍也由此迅速壮大,自2015年至2021年,全国开展的冬残奥会大项由2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比赛大项全覆盖;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2016年以来,中国运动员参加冬残奥系列国际赛事共获得47枚金牌、54枚银牌、52枚铜牌;与此同时,在夏季项目上中国运动员更是成绩卓著,中国残奥代表团在近5届残奥会上实现了5次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榜首。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4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5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6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7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8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9版:全国两会·高端访谈
   第A10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11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12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13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14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15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16版:全国两会·热话题
   第A17版:文化
   第A18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19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20版:学雷锋纪念日
北京冬残奥首日双金开局 中国残障人士体育大发展
杰斯林:两年! 将广东女足打造成有竞争力的球队
广东德比精彩上演 华南虎略胜龙狮一筹
国羽未来半年常驻泰国 广东两主力随队出征欧洲
奥运冠军点亮广东乡村学子“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