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中国代表团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第5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教练员、工作人员、竞赛辅助人员、医疗保障人员121人。
运动员来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汉族、满族、佤族、傣族、侗族、彝族、苗族7个民族,全部为业余选手,职业有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海原,年龄最小的为17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耿焱红。其中,85名运动员首次参加冬残奥会。
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将参加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六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这是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中国军团历届参赛情况
2002年
首度亮相冬残奥会
2002年,第8届冬残奥会在美国盐湖城举行,这也是中国参加的首届冬残奥会,4人组成的运动员代表团参加了高山滑雪、越野滑雪两个大项、8个小项的比赛。其中,女子运动员韩丽霞获得10公里越野滑雪第6名。
2006年
雪上项目稳步发展
2006年,第9届冬残奥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中国代表团派出8名运动员参加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两个大项。
中国队首次参加男子越野滑雪接力赛获得第9名。韩丽霞获得越野滑雪女子15公里比赛第7名,在参赛队员中成绩最好。
2010年
距离奖牌更近一步
2010年,第10届冬残奥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中国派出7名运动员继续参加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两个大项的比赛。
吴园园获得女子站姿5公里传统式越野滑雪第5名,这是中国冬残奥代表团自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在男子站姿2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杜海涛以55分29.9秒的成绩名列第7。
2014年
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2014年,第11届冬残奥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中国派出10名运动员参加越野滑雪和轮椅冰壶两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虽未实现奖牌“零”的突破,但首次亮相冬残奥会的中国轮椅冰壶队获第4名,创造了中国队在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2018年
冰上摘金创造历史
2018年3月,第12届冬残奥会在韩国平昌举行,中国派出26名运动员参加了除冰球外的五个大项、30个小项的比赛。其中,冬季两项、单板滑雪都是首次参赛。
郑鹏在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获第4名,创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最好成绩。此外,中国轮椅冰壶队以6比5战胜连续三届金牌得主挪威队,一举夺冠,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冬残奥会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