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他关注的角度细致入微,如关注到县级医院没有储备抗蛇毒血清,如有意外情况容易延误治疗时机,从而提出要在县级医院急诊科开展蛇咬伤治疗的项目。身处乡村,他经常了解广阔的乡村青年的创业发展问题,希望政府可以开展针对该群体的小额创业信贷工作。
“乡村振兴必然要培育一批回乡创业的青年,要出台更多的政策去支持、引导,使他们的事业做好、做稳、做大。比如青年创业在贷款时,希望政府给予政策倾斜,给予贴息,”徐建贤说。
全国人大代表梁桃:
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
在飞赴北京的行程中,全国人大代表梁桃用手机拍下了所见所闻,代表们在飞机上翻阅《广州日报》也录入了镜头,处处洋溢着饱满的精神状态。
过去一年,梁桃积极履职,深入调研,耐心倾听群众心声,将群众的所想所盼以及自己的观察思考记录在册。“去年,我提出加快海上风电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回复,推动了有关政策落实,这更加坚定了我履职的信心和决心。”梁桃说。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从事海洋渔业的代表,他很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下如何应用丰富的海洋和旅游自然资源。阳江海陵岛有宋代沉船“南海一号”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吸引了很多游客,可以与澳门、珠海横琴联动发展,合作发展旅游业和跨境电商等,共同抓好产业共建和招商引资,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
聚焦戏曲文化教育体系构建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也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尤其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共同的使命和责任。”连续四年来,如何以戏曲的传承发展的视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关注和聚焦的领域。
不久前,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在广州召开,对新发展阶段文化强省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也让曾小敏更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从《白蛇传·情》的破圈尝试,到《我是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的初步实践,近年来,在粤剧的“出圈”、跨界融合方面曾小敏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她看来,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对文化土壤的根基进行培育和滋养。今年,曾小敏说自己将聚焦于戏曲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落脚于戏曲教育基地的规划实施。同时,结合她过往所提出的倡导社会各界资源对戏曲艺术的创作、传播、教育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进一步形成社会资源的集体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潘明:
建议建设深珠铁路海底隧道
“在这个美好的春天出发,前往北京参加盛会,既是光荣也是责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潘明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潘明从本届履职以来,每年都呼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铁路建设。结合自身所在的城市规划领域,他自2017年至2021年连续5年聚焦广东省大交通尤其是高铁建设,赴广州、深圳、珠海、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为完善广东高铁网布局,提高珠江口两岸乃至整个粤东粤西地区的通达性水平互动交流,献计献策。
此前,他提出的“关于延伸京港高铁至澳门,建设京港澳高铁的提案”曾荣获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主要建议被纳入相关规划。
今年,潘明将围绕“轨道上的大湾区”等话题,带去建设深珠铁路海底隧道、以及启动深珠通道的铁路通道建设等5个相关提案,继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吴以环:
聚焦大湾区医疗服务衔接和联动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吴以环说,今年她重点关注民生领域工作,准备了6份提案。她在《紧抓“双区”机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提案中,围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衔接和联动、跨境医疗服务规则对接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期间,我将全身心投入到会议各项任务当中,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动转化为利国利民的政策举措,”吴以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