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冬奥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经济学茶座

  傅京燕

  北京冬奥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低碳环保。在开幕式上,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在国家体育场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亮相。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不仅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创新,而且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也详细列举了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一些示范性实践。比如,在绿色场馆方面,冬奥会场馆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山谷、落差与形状本身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无需对山体进行太多切削。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则利用了自然地形的天然遮挡,北京赛区的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则是由20世纪末中国最大的钢铁厂首钢改造而成。在绿色交通方面,场馆之间接驳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穿梭巴士,超过八成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绿色办奥理念不仅向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也为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不容乐观。2018年至2021年三年时间中,诺贝尔奖两度颁发给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者,充分表明气候变化已无可争议地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一般可分为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前者是指气候变化若发生或加剧后,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热浪等对人类经济社会的物理性冲击;后者是指为防范或应对气候变化的发生,人类社会采取的一系列经济转型措施,对传统经济活动造成的冲击,例如要求传统能源行业使用新能源,或者一些高碳产业的退出等。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气候变化都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成本。

  为了降低减排成本,各国或区域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可能不同,各国减排的重点、难点也会有所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减排行动。比如,从2019年开始,广州成为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城市。城市降温是指通过自然调节或人工干预减少城市建成环境内热量吸收、排放和积蓄,达到降低城市环境温度控制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气温舒适度和宜居性的活动。广州结合河流、绿地、道路和各类开敞空间构建“六主多级”的风廊体系,通过构建6条通风廊道,并保护修复白云山、海珠湿地、帽峰山、凤凰山等重要生态空间,结合生态修复提升其水土涵养、固碳释氧、水气循环等生态功能,发挥其作为城市大型冷源和氧源地的作用,结合通风廊道促进城市冷热空气交换和流通,实现引风入城,为城市降温提供了重要支撑。

  广州城市降温示范项目选点分别是荔湾的永庆坊、开发区的中新知识城和海珠湿地。三个选点,错落有致,一个在东部,一个在西部,一个在南部。例如永庆坊是典型的高密度老城区,利用城市更新微改造的契机,在旧城高密度地区传承并创新岭南建筑降温降湿技术,对阻碍通风的建筑进行改造。这三个选点将珠江两岸,沿着中轴线,包括花城广场、海心桥和金融城的设计连接起来,将景观、景色、岭南文化和气候变化相联结。

  气候变化不是零和博弈,人类也无法与自然谈判。气候变化问题由于具有不可逆和大尺度的特征,不可预见性很大。城市往往要开展数十年的系统性工程才能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地。应对气候问题要解决的是观念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广州是华南地区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年仍面临不少的极端天气,需要政府提前做好其洪灾损失评估,以及防洪安全决策,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这将有助于评估当前广州市的碧道建设和河涌治理等城市基建的财政和环境收益。

  因此,正如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的经济增长模型所论证的,应对气候变化越早,成本越小,保护的效果越好。广州早在宋代就有海绵城市的概念。广州古城,“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河、涌、濠、渠相互交通,起到了为古城排涝、护城、运输、防火等作用,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州水文化。保持周围山水环境、城址和城市空间的整体联系与良好关系,这也是广州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始终保持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的绿色基因。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迎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5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理论周刊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推进“三大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
将横琴合作区打造成湾区建设新高地的战略意义
塑造韧性城市,增强广州可持续发展能力
冬奥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