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境游需求转向国内游,跨省游转向周边游,消费者对民宿需求增大,对民宿安全和品质更为重视,乡村民宿占比快速增加。与此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行业标准,加大对民宿发展支持力度。市场火热、政策支持推动了相关企业纷纷入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乡村民宿注重个性与体验,强调人情味、乡愁和舒适放松的体验感。乡村民宿的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能够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加分不少,甚至能成为旅游景点。
目前,乡村民宿约有四种:赏景度假型,将自然景点或人造景点与民宿自然的结合;艺术体验型,如雕刻、天灯制作等传统手艺与民居相结合;农村体验型,将农业体验项目与住宿相结合;复古经营型,多出现于古镇、老宅之中,与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
乡村游兴起已逾30年,但由于其位置分散等客观条件制约,暂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随着国内游需求大幅增长,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旅游业头部企业,金融资本也跃跃欲试。头部企业的参与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更应注意差异化、个性化,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一村一宿一策”的路子,充分保障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
文化和旅游部将出台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制订等级旅游民宿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宏观层面,国家政策规范为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更有利于市场进入稳步向前的阶段,能兼顾农民、游客、企业等多方利益,保证市场运行平稳,增强国内游尤其是乡村游信心。
中观层面,头部企业更大程度的参与,做大市场蛋糕的同时,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以发展乡村民宿为契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包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当地生活条件、促进和谐生态建设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共同富裕。同时,也应不断提档升级旅游产品,吸引更大范围的游客,让游客能“想来、要来、再来”,用农耕文化和地域风韵与游客建立长久情感连接,让乡村游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微观层面,乡村民宿的从业者与游客的连接,从业者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同时做好文化的传递者,讲好乡村故事,传播文明声音,让民宿展现乡愁,让故事留住乡愁,让游客感悟乡愁。 (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