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从方法论视野系统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政经观察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我国“十四五”开局后的经济走势,提出了有利于经济稳定运行的系统性政策举措,阐明了新发展阶段所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引领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求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从方法论的高度系统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增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

  基于新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的深刻洞察

  会议提出在新发展阶段要认识和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正是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把研究与解决问题作为激发理论创新和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的新起点,从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必然敢于直面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在肯定我国“十四五”取得良好开局的同时,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带来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等新问题、新挑战;在此基础上,会议提出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本方略和一系列涵盖宏观与微观层面,包含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和社会政策在内的政策体系;进而向全党全社会阐发了新发展阶段必须廓清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而发展的质量就取决于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取决于决定发展思路和谋略的理论认识水平及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揭示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三重压力”,无疑给我们在当前更积极破难题、开新局、谋发展增添了更强紧迫感。当前需求收缩的压力主要来自需求发展不平衡,这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有关,与当前我国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迈进中有待进一步做大中等收入阶层有关,同时也与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不足及对需求的拉动力欠缺有关;当前供给冲击的压力,主要源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冲击、国际贸易正常秩序受到非经济因素干扰、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等因素,主要受国际市场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有待提高、统一大市场尚待形成等因素制约。

  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面临压力及其成因的科学判断,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政策措施的“组合拳”以化解压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相应提出需要深化认识和把握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依据。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创新运用,发挥着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以深化的理论更好指导实践的积极意义。

  凝练理论认识:

  提升把握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注重把握问题导向,不断凝练和升华对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对经济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从而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和风险、压力,更前瞻性地把控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因此,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并以此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增强预期、长期向好。从源于实践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理论视野;从理论创新不断提升对实践的指导水平,进而走向更强的理论自觉,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在方法论上的成熟经验。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体现了这一方法论的有效运用。会议提出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多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正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时代性的重大命题。其中,共同富裕在理论与实践上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与路径的实现问题。

  当前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因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逻辑;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当前如何走出一条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路子,因为不同层次收入群体的消费力和消费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逐步实现低收入群体比重下降、中等收入阶层持续做大并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才能夯实持续提振内需、增强消费驱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社会基础。重点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控制其盲目性和脱实向虚等消极作用,推动资本等生产要素重点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支持资本服务于新技术、新产业、新需求,以利于在推动结构优化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系的制度优势。

  关于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需要从提升国民经济循环质量上加以深化认识,一方面要从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中,提升对国内国际资源的配置能力,从供给角度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空间布局和交叉组合,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通过优化需求结构以改善对某些资源需求过于集中的依赖度。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要从国家经济安全、民生保障的高度作出系统部署。重点在金融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能源、粮食等基本战略储备的安全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要构筑好常态化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预防体系,特别是注重系统性和突发性风险的防范,形成有效应对重大突发风险的体制机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要以历史与时代的视野,从实现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大势和建设现代化美丽中国的高度深化认识,科学认识实现双碳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多方面举措协同配合,积极而因势利导地稳步推进。形成对以上这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正确认识,对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带动全局、影响长远的积极意义。

  发挥制度优势: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廓清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全党全社会凝心聚力,增强战胜压力、确立共谋发展的坚定信念;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强调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对于把统一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协同推进发展的实际行动,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进入新时代,“十四五”开局,我国发展进程要着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这不仅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继续实施精准施策,更需要比以往任何时期强调运用系统集成、统筹推进、全面协调的观念和方法推进改革与发展。

  坚持以系统思维指导科学谋划,有利于更好地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纳入统筹协调、系统施策的综合考量,发挥政策举措的最大合力。如,化解面临的需求收缩压力,须围绕扩大内需战略,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重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好区域增长极和城市群的带动功能等。化解供给冲击压力,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融汇发展,以产业及产业体系的良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有效支撑国民经济大循环的畅顺。化解预期转弱的压力,须继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持续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水平,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各项顺周期、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调节都要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重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们所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和各类解决问题的政策举措,始终体现着事物矛盾运动中的联系性和发展性。从当前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扭转需求收缩压力、提升社会普遍的发展预期密切关联;重视对资本运用的趋利避害,与防范风险、增进就业、加快创新、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息息相关;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化解供给冲击的压力、保障经济发展安全、稳增长保民生不可分割;加强风险防范和实现双碳目标,同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相关政策举措看,在应对化解需求收缩中,需同时解决供给冲击所形成的压力,促成供给创新和供给畅顺的互动,更好满足现有需求和激发新的需求,方可有效扩张需求的量和质。同理,统筹好化解需求及供给这两方面压力的对策,就能够在获得需求转强、供给体系支撑力提升的同时,引发对经济发展普遍预期的增强。因此,各地区各领域在化解多重压力、提升发展绩效、实现发展目标中,确立和贯彻系统观念和统筹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必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在优势的必然反映。

  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治理能力有正相关关系,而理论认识与实践把控能力更是完善治理体系与增强治理能力的内在基础。我们要系统把握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其方法论的意义,更自觉地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增强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理论优势、方法优势和制度优势,奋力开创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新局面。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元宵节 甜蜜蜜
   第A5版:元宵节 甜蜜蜜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冬奥中国年
   第A11版:冬奥中国年
   第A12版:国内·国际
   第A13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4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A15版:理论周刊
   第A16版:理论周刊
   第A17版:都市新闻
   第A18版:广东
   第A19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20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
理论摘编
从方法论视野系统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