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风风雨雨几十年,他们相处的秘诀是理解包容……

恩爱刻在岁月里

麦贤得、李玉枝的结婚照
戚烈云、戴丽华夫妇
麦贤得、李玉枝夫妇
刘维彬、李素芳夫妇
陈光荣、杨慧夫妇
郭青、吴晓靓夫妇
扫码看看他们的爱情故事。

  元宵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值此佳节,本报记者采访了10对有情人。其中有婚龄未满1年,却因为一句“兄弟,这婚我们改日再结”而广为人知的邹雁冰胡嘉侨夫妇,也有相濡以沫超过50年的麦贤得李玉枝夫妇、戚烈云戴丽华夫妇等。让我们通过这几个故事,看一看他们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婚龄50年  

  麦贤得·李玉枝:

  英雄模范相濡以沫半个世纪

  “五十年来,我们经历过坎坷风雨,更感觉建立家庭是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需要共同守护好幸福港湾。”元宵节前夕,全国道德模范李玉枝大姐对广州日报记者如是说。今年,“八一勋章”获得者、“人民英雄”麦贤得与李玉枝即将迎来金婚纪念。整整半个世纪,他们相濡以沫,克服了伤痛带来的磨难,从年少到白头,乐享天伦。

  1965年“八六”海战中,麦贤得头部负重伤,他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直到取得胜利。在医疗专家组的全力救治下,麦贤得经历了四次手术和漫长的休养康复,但严重脑外伤留下的后遗症长期伴随着他:右手无力、语言障碍、外伤性癫痫……

  经组织牵线,1972年,24岁的公社妇女干部李玉枝与麦贤得相识。时隔多年,李玉枝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麦贤得的样子,“个头高高,白白的,挺帅气。”可一对话,问题就来了,“他说话声音很大,却听不清楚在说什么。”经过考虑,李玉枝做出了一生中最慎重的决定——嫁给麦贤得,义无反顾挑起照顾英雄的重担。

  医生告诉李玉枝,麦贤得如果受到刺激、过度劳累或兴奋,随时可能发作癫痫病,如处理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李玉枝觉得只有掌握丈夫发病的规律,才能真正照顾好他。她四处问医求教,买回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每天记录麦贤得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婚后头几年,每天晚上睡觉时,李玉枝都会拿根绳子,把自己和丈夫的脚绑在一起。他一旦发病,她就能马上察觉。

  护理病人,尤其是像麦贤得这种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病人,身体护理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精神上情绪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李玉枝为麦贤得买来笔墨纸砚,让他临摹、练字、作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卉和金鱼,由他照顾和打理,让他精神上有所寄托。从那以后,写字、养花和画画成了麦贤得的兴趣爱好。

  麦贤得、李玉枝育有一双儿女,早年麦贤得由于脑部受伤产生的病态,容易烦躁易怒,幼小的儿女感到迷惑,甚至对父亲产生了厌烦、埋怨情绪。李玉枝费尽心思,充当麦贤得和儿女们之间的粘合剂,和解家庭关系。通过客观讲述,让儿女真正了解父亲的英雄事迹,理解他因负伤导致身体的病痛,同时努力以更多的关爱去温暖儿女的心。儿女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就在这种特殊的家教形式中不断地融洽起来,他们逐步理解、敬重父亲,慢慢成为母亲照料父亲、照料家庭的好帮手。

  翻看麦贤得、李玉枝的家庭相册,能够感受这对英雄夫妻经历半个世纪的岁月变迁,恩爱之情始终不变。在李玉枝的精心照料下,麦贤得逐渐康复,癫痫已经20多年没有复发,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好,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回首50年携手走过的日子,李玉枝说,夫妻俩最深体会是感谢党和人民的关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幸福,国家才能富强兴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老照片为麦贤得夫妇提供)

  婚龄57年  

  戚烈云·戴丽华:

  音乐是两个泳将的“红娘”

  戚烈云,游泳运动员,1957年5月1日,他在越秀山游泳场以1分11秒06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他的妻子戴丽华也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著名游泳运动员,曾是7项全国纪录的保持者。记者第一次专访老夫妻俩是2015年底在广州,两位白发老人神采奕奕,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恩爱与默契。当时他们就极为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是金婚啊。”

  戚烈云夫妻于1965年5月15日结婚,快满57年了。戚老回忆,夫妻两人首次见面是1955年10月在北京的全国游泳比赛,而让彼此“一见钟情”的却是音乐。戚老拉得一手好小提琴,而戴丽华则是钢琴高手,音乐算得上二人的“红娘”,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婚姻恰恰就是“琴瑟和鸣”。

  戚老回忆,他与戴老师当年在国家队训练的时候,经常相约在北京体育馆玩音乐,一个拉小提琴之余客串指挥,一个弹钢琴、拉手风琴,十分快乐投契。志同道合者还组织了一个乐队为体育馆的舞会服务,那时的乐队成员有十余人,其中还包括当时正在北京医学院读书并经常到国家队进行跨栏训练的钟南山院士,他喜欢吹单簧管。他们的乐队到1957年的时候在北京体育馆已很有些名气了,而戚老与戴老师的爱情也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

  戚老的手机里收藏有一张翻拍的老照片,是当年备战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的中国游泳队的合照,戚老就在其中,他总是会特别指出照片中11名男运动员以外唯一的“美人鱼”正是戴丽华。戚老说:“我追她,她追我,我们就这样结下50年白头。”

  戚老透露,自己当年打破世界纪录之后收到了无数仰慕者的来信,只是那时运动员管理非常严格,烟酒都不能碰,更不准谈恋爱。而戴老师也证实,当年的确有很多女孩给戚老写信,不过戚老很“乖”,两人都是退役之后才开始正式拍拖,但也许正因为能在一起非常不容易,因此更觉珍惜,才有这50多年如胶似漆的幸福。

  夫妻共同生活接近一个甲子,就没有吵架的时候?戚老坦言,两人之间会有斗嘴,但都是半开玩笑,而且要一闪了结,绝不放在心上,这样就能长长久久。二老有着一致的婚姻价值观,戚老说秘笈就是对家庭及孩子要有绝对的责任心,相互敬重、共同进退、福祸与共、彼此关心爱惜每一天,而这也是他们对天下有情人的深情建议。戚老还说:“我今年88,戴老师82。我们依然坚持去游泳,每周4次、每次90分钟,因为每年我们都会参加老人游泳比赛,拿过很多金牌,但这只是我们坚持游泳的动力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把年纪了,起居饮食均可自理,正在享受人生的快乐,我们认为这些全是游泳运动所赐,因此总是鼓励老人都来参加游泳,强身健体防百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婉琪 图由受访者提供)

  婚龄54年  

  刘维彬·李素芳:

  80多岁考驾照就为了载老伴喝早茶

  倒车入库、直角转弯、曲线行驶……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家住番禺南村,年逾80岁的刘维彬实现了人生的一个小目标——完成驾驶员考试。而他选择在耄耋之年考驾照的目的很浪漫,就是每天驾驶小车,载老伴李素芳“饮早茶”。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和老伴幸福美满过好每一天。”

  刘维彬和老伴李素芳在1968年结为夫妇。退休的时候,他们跟随儿女来到广州生活。曾获“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的刘维彬常说,自己一生以警为业、以警为家,年轻时自己忙于工作,老伴为家庭付出太多,在自己退休后,一定要弥补这份珍贵的感情。所以,当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取消70周岁年龄上限,他立即考了驾照,每天开车带着老伴儿去喝早茶。

  刘维彬说,这是要让老伴也能享受广州最幸福的生活。而老伴李素芳也说,“年轻时,我们都没那么懂感情(的经营),现在,我们退休了,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一定要相互体贴,一起幸福地走完这一生。”在提到恩爱秘诀时,刘维彬更是说道,“在这么多年里,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总会有点小矛盾,但我们要学会理解和接受,不要争和辩,另一半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刘维彬和老伴李素芳也会将这份小爱延伸到对社会的大爱。2020年,国内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夫妻俩了解到当时各地防控物资紧缺,准备捐款给抗疫前线。由于不便出门,老人让子女联系捐款事宜,终于通过转账将两万元传递到了有需要的地方。而在平时,刘维彬和老伴还经常参加居委的党组织生活、志愿组活动,发挥着老党员的余热。提起这些事,刘维彬说,“我应该尽我绵薄之力,为国家分忧也好,为国家排难也好,是我应尽的责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杨欣 图由受访者提供)

  婚龄36年  

  陈光荣·杨慧:

  30多年她带给我的都是运气

  “我的人生仰仗于她。”携手人生路30多年后,每提起爱人杨慧,陈光荣的话语里除了温柔、感激,更多的是宠溺,“她带给我的都是运气。”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她慧眼识珠、情有独钟;当他毅然前往广东打拼时,她倾尽所有、坚守不渝;他离家前去支教,她紧紧相随,悉心照料……她既是好媳妇、好妈妈,也是他的“田螺姑娘”和“小孩儿”。而在她心目中,他是“我家老夫子”。

  陈光荣,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好人、广东“最美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1984年,在师范大学毕业后,陈光荣被分配到了江西老家县城工作,生活艰苦,未敢想过恋爱、婚姻。但他的品性、勤奋深获好评,有前辈好意为他牵线,他就这样与杨慧相识。当时杨慧是商业系统的“一朵花”,唱歌跳舞样样精通,追求者众。两个人很快走在一起。“结婚那天,我骑着她的自行车,搭着她前往饭馆,和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吃了餐饭,就这么个简单的结婚仪式。”

  1992年前后,陈光荣考虑到当时的收入无法支撑一家三口和两边老人的赡养,决定辞掉工作到广东发展。尽管亲朋好友对此不尽看好,她却坚决把自己所有的首饰变卖,凑齐盘缠。一年后,陈光荣“转战”广州,身兼数职。夫妻俩身居两地,一个管好“后方”,一个努力赚钱,各有各的苦。有一年,妻子到广州来看望他,发现他天天连轴转,生活过得随意、邋遢,下定决心说“我不走了”,留下来照顾他。

  来到广州后,她在陈光荣所在的某私立学校担任生活老师。“我们一家在一个学校里,却只有周末才能相见,交流的方式是留言本。”陈光荣笑着解释,妻子要住在学生宿舍,每天一大早买完菜,10点多回家做了饭又要上岗,晚上也是如此,“她就像田螺姑娘一样,我回家,人见不上,但饭总是热在锅里。”

  后来,为了照顾陈光荣的母亲,杨慧辞职忙于家务,只有晚上才能前去跳广场舞——这个爱好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她一直跳到北京的星光演播厅,获得众多大奖。

  2018年,陈光荣很想前去贵州支教,但因为患有糖尿病,怕长期在饭堂吃饭对身体不利。妻子却不假思索说:“我一比完元旦的全国比赛,就去给你做饭。”过完年,她果然如约而至。

  陪了一年多,她的身体出了些小问题,回广州休养,还偷偷做了手术。第二次手术前,他正好在北京开会,恰好亲戚说漏嘴,便立即飞回广州。悄悄进到病房的时候,妻子正苦中作乐地唱着歌,一看到他,惊喜问“你怎么来了”,他笑着说“我都听你唱了一阵子了”,妻子笑着笑着就哭得稀里哗啦。“她就像个小孩儿一样。”陈光荣说着,满心宠溺,“她性格很好,而我很内向,加上需要常年吃药,容易暴躁,亏待她了。”杨慧却总是说,“情如饮水,冷暖自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苏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婚龄15年  

  郭青·吴晓靓:

  我们的相遇像小说里的桥段

  在艺术圈,大家都知道青年艺术家郭青有一个“靓太”——这从他时时“炫妻”的朋友圈就可得知。然而,15年前,当他们结为夫妻的时候,却令人大跌眼镜——一个是艺术名家之子、同时又是“准艺术家”;一个出生于军人家庭,在严肃、保守、传统的家风中成长。“在父亲眼里,女儿要嫁给一个约等于‘无业游民’的艺术青年,是非常不靠谱的事。”“靓太”吴晓靓说,“也许是因为我骨子里有点小‘叛逆’,所以当遇到郭青这种有艺术理想、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的艺术青年时,好像遇到了爱情小说的经典桥段。”

  2006年,吴晓靓在电视台的文化栏目当记者,为艺术名家郭莽园拍个人专题片时,她认识了郭莽园的儿子郭青。来往了一段时间后,两个人对彼此都有好感,却一直没有捅破这层纸,直到有一次,吴晓靓到清远出差,晚上两个人通电话时,她随口说了一句“你过来看我吧”,没想到两个小时后,郭青真的出现了。

  2007年夏日的一天,郭青神神秘秘地邀请吴晓靓到他的小出租屋,一进门,一幅闭着眼睛的蓝调女人油画一下子吸引了她。“他问我,有没有发现像谁?仔细一看,这不是我吗?”回忆起这个瞬间,吴晓靓依然满心甜蜜。这幅画是郭青人生中创作的第一幅大尺寸油画作品,后来入选了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如今依旧被吴晓靓珍藏着:“有人开高价,也不舍得卖。”

  从爱情走向婚姻,本来就不容易,何况是这样一对生长环境和个性迥然不同的年轻恋人。“从世俗眼光各方面的条件来说,郭青似乎不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但感性的冲动,推着我们往前迈了一步。”吴晓靓偷偷透露:“去领证的那一分钟,其实还在忐忑、犹豫、不安。但是领过红本本的一瞬间,心就坦然下来,踏实了。”

  15年里,郭青从“准艺术家”成为“艺术家”,也升级成为父亲,但自由、随性、不拘小节一直没变,而吴晓靓却是一个严谨的“细节控”,做事瞻前顾后、力求面面俱到。“我们的个性其实差别特别大,说好听点吧,是互补。”吴晓靓“吐槽”说,她热爱旅行,爱看电影和演出,他却非常无所谓,而且很被动,“问他觉得怎么样吧,他万年不变的回答都是‘还行吧’。”

  虽然“吐槽”为多,吴晓靓心里对郭青还是颇为满意:“最满意的是他对我有最大限度的包容、尊重和支持。他从来没有要求我为家庭做出任何牺牲,反倒鼓励我发展自己的事业、读书深造、写书,还倾听我在工作中的烦心事。每次我出差,他都会说‘放心放心,家里有我’。”而吴晓靓也同样支持着郭青的艺术事业:“做艺术家,最需要的就是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从不要求他赚多少钱,因为我知道他眼里有光,心里有理想,我愿意支持他去追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苏赞 图由受访者提供)

 
     标题导航
风风雨雨几十年,他们相处的秘诀是理解包容……~~~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元宵节 甜蜜蜜
   第A5版:元宵节 甜蜜蜜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冬奥中国年
   第A11版:冬奥中国年
   第A12版:国内·国际
   第A13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4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A15版:理论周刊
   第A16版:理论周刊
   第A17版:都市新闻
   第A18版:广东
   第A19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20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恩爱刻在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