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由于上一部片子没达到预期,团队正处于低谷期,在艰难的情况下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有勇气继续做了《雄狮少年》这部影片?
《雄狮少年》团队:《雄狮少年》就是我们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我们已经撑了一年多,还好我们核心团队还在,一直撑到《雄狮少年》出来。凭借剧本和这个充满民族底蕴色彩的故事,得到了资方的支持。所以说这个片子就是相当于最后一搏,我们是义无反顾的去做的。
问:你们以前提到,前期调研创作占了很大的比重,当时这种到现场调研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雄狮少年》团队:我们调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两块,一是关于舞狮的相关的文化和他们的专业性上;再者就是场景上,尤其是农村的场景。其实调研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个方向。一是从审美上:我们的主美、导演需要去感受,审美是感性上的东西,需要去大量的走访,大量的去感受,大量的拍照片回去琢磨。我们常说这个村子很有味道,这是很虚的,到底“味道”是怎样的,我们就得把美学的东西印在脑海里,感受整个村子的氛围,才能再把这种“味道”呈现在银幕前。
然后就是针对技术层面上的调研,就要非常理性的去做分类,研究细节。比如说村子里的植被……我们都要去做非常仔细的分类,纯理性的去做这个事情。那包括下一部片子,我们有可能会找植物学家介入进来去做这个事情,之前做雄狮的调研我们没有资源,完全是自己特别痛苦地去做这个事情,之所以我们最后电影呈现出来“味道”对,以及让广东观众觉得这就是我身边的场景,正是基于这两点:一方面整体来说画面的构成构造,它的味道是对的。再一方面从细节上来看,所有的这些细节都是合理的,这样就能让观众有个代入感。
问:调研过程是否艺术设计部门或者团队先行,做好气氛图或者是速写的一些重要的点,然后再由技术的团队去把细节和逻辑去丰富?
《雄狮少年》团队:是有这么一个流程,但是调研的时候我们艺术与技术团队同步走,因为它不是一次调研就能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过程,一步步细化推进。因为当你第一次去村子,根本不知道从哪着手,繁杂的细节和过多的信息,只有深入采风之后,你才能去沉下心来去研究那些细节。然后再一个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在不断地尝试去制作,有时候我们会带着疑问去村子里再去采风,再去调研。
如果是外地的话,我们就更需求助专业的植物学家或者民俗学者了。这次在广东我们选在顺德去采风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支持下,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感受去琢磨,所以这个成本当然是高的,但是如果有专业人士介入到团队里面来的话,我们可以去外地集中一个月去感受一下,然后高强度地去做一些学习,再由专业人士指导,基本上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缩短调研时长。
问:动画本身是很多夸张、天马行空特质的电影类型,但《雄狮少年》偏偏又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故事。你们团队创作时如何去平衡这个点?
《雄狮少年》团队:我们之前好多同事也有疑问,我都回答它就是一个实在的故事,这个故事他的情绪能够打动我就够了。当然这种剧本它是见仁见智的,没有办法要求每一个动画人看到都觉得可以做得很好,这是很个人的事情。我当时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里面充沛的情感打动我了,而且它还有很丰富的动作戏,所以不管他是神话的,玄幻的还是写实的,我觉得这不是我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情绪。否则你就算有很多奇观奇幻的东西,完全没有情绪,那就纯粹是特效的堆砌,我反而没有信心去做。
问:男主角的成长挺令人感动,编剧一开始就是这样去设定男主角的成长曲线吗?因为看有些访谈说你们是尽可能以反好莱坞的方式,那舞狮对于角色的成长弧的设计有什么影响?
《雄狮少年》团队:我觉得整个大的结构上面,我们并没有去反抗经典的铺陈,也不能说是完全“好莱坞”式的,我觉得它可能是一个全人类的这么一个共识,一个少年的成长,他是这样走过来,到最后他有一个飞跃有一个成长,这类故事其实基本上是一个经典的构架。我觉得经典的方式是最能够让更多观众产生共鸣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是没有做任何的挑战,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成长故事。
但是我们要做“反好莱坞”——其实我们是在细节上、桥段设计、人物表演,包括人物对白、心理活动上面,我们是做了很多这样的调整,它应该是符合我们中国人常识的,而不是活在“戏”里面的这种感觉。
例如写到男主角家里人生病,他反而更加努力去舞狮并要证明自己,这就是一个很经典很套路的好莱坞式的一个表达。但是真正的中国家庭是怎样?如果家里顶梁柱倒了,你的小孩还会去舞狮吗?我觉得他不会。而且他快成年了,他应该怎么选择,他应该去扛起家里的重担,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些人的样子。所以有很多这样的在大框架下一些小桥段的设计,按照我们中国人逻辑放进来,恰恰是这些东西成就了我们的电影会让观众觉得意外的地方,观众可能也觉得按照套路它应该是这样,结果它往别的方向,但是它又很合理,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情感。
问:片中充满了少年侠气和江湖豪迈。你们是怎么样设计这些画面,或者是镜头上有没有怎么样的考虑去突出这种感觉?
《雄狮少年》团队:少年侠气与江湖豪迈,我们是用综合的手段去呈现这个气质。首先是用光——我觉得最有少年侠气的一场,就是阿娟在河堤上面,对咸鱼强喊出李白诗词的那一场,我觉得那是少年侠气。包括电影原创音乐这一块也是比较注重的部分。我们会利用我们能利用的一切手段去做这个事情。
电影本就是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动画电影更是多了天马行空。我们前面提到无论调研细节,制造氛围感,还是后面说的用原创音乐配合画面表现人物的豪情壮志,我们希望能做到极致,把雄狮、非遗、李白、红棉……这些带有民族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塑造出真正的《雄狮少年》!
采访手记: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陈赞蔚研究生导师工作室”的陈赞蔚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也是已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广州美术学院动画专业负责人,该工作室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结合的工作室,目前以前期创意设计与原创短片为主。曾完成2010年亚运会吉祥物系列三维动画公益宣传片、上海世博会山西馆主展示动画等项目,最近还创作了冰墩墩的动画短片,刚参与完成动画电影《少年黄飞鸿》Demo的前期创意、剧本、概设工作。此次采访,基于该工作室曾与《雄狮少年》创作团队的其他影片曾有合作,希望借助于学术研究、推动本土动画电影的角度,为大家带来了对《雄狮少年》导演孙海鹏与渲染总监王鲁的访谈。
采访作者:陈赞蔚、尹江南、王勇、郑扬等
整理: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