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赵雪峰)近日,黄埔区广汕公路1号、2号两座应急供水加压站提前建成。此前,新龙1号、2号应急供水加压站亦于2021年12月底建成通水。黄埔区多水源供水调度能力显著增强,为打赢今冬明春抗旱防咸供水保卫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龙1号、2号应急加压站从无到有,从动工到通水仅用15天时间,创造了供水加压站建设的“黄埔速度”。
按照广州市抗旱防咸保供水应急指挥部的部署,黄埔区需在2021年12月底完成新龙1号、2号应急供水加压站的建设,2022年2月底完成广汕路1号、2号应急供水加压站的建设,将承接非东江水源,缓解咸潮的影响。
黄埔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工程建设。新龙1号、2号泵站的用地选址、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基本确定,工程建设具体计划的制定,从组织、技术、管理、进度、质量要求等方面明确科学翔实的操作方案,仅用了3天时间。
新龙1号、2号应急加压站在2022年1月中旬咸潮上溯期间,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极大地缓解局部供水短缺的局面。
广州开发区水质监测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刚建成的广汕公路1号、2号两座应急供水加压站,为承接黄埔区北部水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黄埔区将继续深入开展抗旱防咸保供水行动,实施各路水源合理调度,充分挖掘全区加压站蓄水和调配能力,科学分析调配水量和水压,最大限度保障咸潮期间居民和企业供水。
黄埔区水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黄埔区将充分考虑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和工业企业发展变化情况,提前谋划,实现供水能力空间分配相对均衡。通过推广再生水资源利用,节水型社会的创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