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绿、灰、蓝、管”
广州将构建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杜娟)近日,《广州市雨水系统总体规划(2021-2035)》(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市水务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其中提出,至2035年,建立“绿”“灰”“蓝”“管”立体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力争达到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雨水管理水平。

  全市排水单元按100%雨污分流进行规划

  伴随着广州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化,短历时强降雨和灾害性气候频发,加之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给城市排水防涝带来巨大压力,新的自然和发展问题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次规划提出,至2035年,建立“绿”“灰”“蓝”“管”立体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完善和提高城市雨水防灾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科学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力争达到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雨水管理水平。

  规划指标方面,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按照区域分成3类:主城区、南沙区中心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广州南站等重要地区的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外围城区中心区的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城区的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

  规划排水体制以分流制为目标,全市排水单元按100%雨污分流进行规划,其中新建地区采用分流制建设,现状合流制区域逐步实施分流制改造。

  “绿色”——源头海绵设施

  针对城市旧改、非旧改两种类型用地,因地制宜规划源头径流削减管控要求。

  “灰色”——排水防涝设施

  在源头径流削减基础上,规划 3113公里雨水管渠;保留和新建行泄通道480条,合计 558公里;规划9座调蓄池,合计30.2万立方米 ,大幅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蓝色”——防洪排涝设施

  规划挖潜水库、河道拓宽、河口泵站等蓝色设施。该部分内容详见《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2021-2035年)》

  “管控”——综合管控措施

  规划管控河涌水位,为地块排水创造条件;规划排水防涝综合管控系统,“联排联调”,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规划29处应急基地,提升雨水系统应急管理水平。

  根据规划,通过“绿、灰、蓝、管”雨水系统综合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的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冬奥中国年
   第A7版:冬奥中国年
   第A8版:文娱·闲情
广东纳税人满意度跃升至全国第二
广州林业园林服务质量义务社会监督员工作站挂牌
“绿、灰、蓝、管” 广州将构建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
广州预约政务服务有了统一规定
广州地铁首个在建线路工点复工
黄埔水西村保护发展规划公示
T.I.T创意园6处建(构)筑物有望成为历史建筑
石井水泥厂地块规划获批
广东省湛江市政协原副主席沈耀严重违法被开除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