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踔厉奋发 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虎年新春,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胜利召开。似滚滚春潮,涌动着广东文化事业的勃勃生机;似催春战鼓,发出了广东向文化强省目标加速进发的集结令。

  盛世文化自繁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作为支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加强文化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厚爱凝结厚望,殷殷嘱托激励广东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深切关怀广东工作,多次对广东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以担当体现忠诚,用实绩彰显初心。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

  培根铸魂,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60万余场次。涌现出钟南山、麦贤得、彭士禄、卢永根、骆抗先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实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工程,网络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追求卓越,广东文化产业成色亮眼——广东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界融合发展加速,产业边界不断拓展。全省目前拥有近800家文化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广东动漫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电竞业、网游业收入逾全国七成。

  活力四射,广东文艺作品佳作频频——近年来,涌现出《中国医生》《沙湾往事》《长征》《醒·狮》《掬水月在手》《信仰》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市场叫得响的文艺精品佳作。“十三五”期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全国性文艺奖项106个,获得戏剧奖、荷花奖、金钟奖等专业领域国家最高奖项约300人次。

  以文惠民,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到位——广东文化事业投入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高标准推进“三馆合一”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460.5平方米,基本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覆盖。

  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见证广东两手抓两手硬的壮心与成效。

  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文化是她的软实力,也是竞争力。广州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力开创广州文化建设新局面,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五年来,完成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改造提升。加快建设省“三馆合一”、市“三馆一院”,粤剧艺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建成开放。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40余部文艺作品获梅花奖等国家级奖项,《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南越宫词》《中国医生》等先后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及提名奖。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增至22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广东要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打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实施主旋律弘扬工程,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正能量;实施文明质量提升工程,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对外传播工程,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标意识,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如虎添翼的锐气、虎虎生威的朝气、猛虎下山的勇气,形成强大合力,发挥整体效应,在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再立新功、再创新业。

  (广州日报评论员练洪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冬奥中国年
   第A7版:冬奥中国年
   第A8版:文娱·闲情
踔厉奋发 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
明确征地社保费计提比例
服务国际船舶保税加油
王荣率队到广州调研宗教工作
聚力实施“六大工程” 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推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