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钧圣摄影报道)电影里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咏春拳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现实中的咏春又是怎么样的呢?记者走进广州天河的米机王咏春馆,一探究竟。
拳法劲力柔化至刚
走进天河体育西横街,在一处民宅沿着楼梯步入地下,便来到米机王咏春馆,这里大隐隐于市,别有一番天地。长长的练武区一边摆放着整齐的木人桩和各种练武器械,另一边是咏春馆历年比赛获得的奖杯荣誉。
这家咏春馆为什么叫“米机王”?原来,咏春拳的起源与发展有一种说法是:始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而在广州则盛于黄沪芳。“米机”这一叫法,源于黄沪芳曾在粮食加工厂工作,昔日广州人将粮食加工厂称“米机”,故将黄沪芳叫为“米机黄”。因“黄”与“王”在广州方言中同音,便成了“米机王”。用黄念怡的话讲:“‘米机王’就是在粮食加工厂工作的‘老王’。”
米机王咏春馆馆长、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念怡自幼跟随父亲——佛山咏春拳第四代传人“米机王”黄沪芳学练咏春拳,熟知咏春拳的历史典故,长期研究、挖掘咏春拳文化。他修炼的咏春拳在传统咏春拳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派十三家武术以及搏击、散打等功夫的特色,使咏春拳法更精细;不仅具有传统咏春的“形”,对“神”的要求更高,特点为“守中用中,腰马合一”,以实战为主,凶悍著称,动作简单实用,短巧精准;劲力柔化至刚,灵变厚实,真正能达到咏春拳术在搏击秘诀中“一指半步,分秒必争”的威力。
1998年,黄念怡父亲黄沪芳去世,为使“米机王”几十年的心血不至湮灭,也为了纪念其父,黄念怡于同年12月创立了米机王咏春馆,从此致力于在海内外推广咏春拳。“米机王”咏春拳在保留原始咏春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需求,独创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据黄念怡介绍,“米机王”咏春拳是分段位的,这样教学便更有针对性。“现在越来越多人来学习咏春拳,但是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分段,那就全乱套了。”据了解,米机王咏春馆的学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承式的传授,为入室弟子;另外一种是推广普及式的教学,则为学员。针对入室弟子,米机王咏春馆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阶段式定位的升级制度,分白黄蓝红黑五段,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阶段。
“苦练”是练武秘诀
当被问到练习咏春有什么秘诀的时候,黄念怡说:“苦练。”不少人燃起学习咏春的热情是因为深深着迷于电影里的咏春招数以及以少胜多的快意。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人还是少数。“米机王”咏春拳第三代入室弟子方政豪从幼儿园便开始学习咏春,至今已经十年。“师傅经常教导我们要沉住气沉下心,唯有苦练和坚持,才能把咏春练好。”方政豪说道。“一步一拳功夫意念要专心,靠肘取中线标准熟记方得真,桥手相搏刚中柔,圈马径手拳亦重,用那标指制敌穷。”
去年11月,位于天河猎德的广粤国际社区迎来“米机王”咏春拳交流活动,二十余名中外人士一起感受咏春拳的文化和功夫魅力。这只是米机王咏春馆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咏春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主要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的方式,让咏春拳获得传承。此外,他们在尝试做更多跨界融合,让不同领域、年龄的人都有机会了解咏春拳。例如带领入室弟子参加2021广州新春交响音乐会外景拍摄,参与时尚品牌的新品拍摄,向年轻一代展现传统武术文化新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