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悠久、厚重、开放的大国文化

出彩冬奥会 燃情中国红

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开幕。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
冰墩墩
   雪容融
火种灯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 新华社发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新华社发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为中国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留下了丰厚的“人文冬奥”遗产。

  北京冬奥会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容,在冬奥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交流、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带动了全社会奥林匹克文化、冰雪文化的普及推广。

  以北京冬奥会为平台,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悠久、厚重、开放的大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喆

  汉字、篆刻、山水画、长城

  又“燃”又美的北京冬奥标识

  汉字是北京冬奥会要体现的一个重要中国文化元素。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北京冬奥会所有艺术字体的设计则融合了行书与魏碑的字形结构特点,与会徽图形特征相匹配。

  北京冬奥会的体育图标共30个,设计来源于早期文化符号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与形态,用汉印为表现形式。方寸间的高妙布白,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体育图标动态形式是以超感动图的形式,在2-3秒的视频动画中,由二维的篆刻转换为三维的冰雪运动,同时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达到了“燃”的效果。

  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源于中国传统矿物色,包括主色、间色和辅助色三部分。主色包括霞光红、迎春黄、天霁蓝、长城灰、瑞雪白;间色包括天青、梅红、竹绿、冰蓝、吉柿;辅助色包括墨、金、银。三者互相配合,形成一套全新的冬奥色彩系统,既体现了冰雪运动、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内涵,又呈现了中国独有的春节文化和长城文化魅力。

  北京冬奥会核心图形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动态核心图形,其设计将京张赛区山形及长城形态,与中国长卷山水、充满动感与力量的线条、书法的韵味、运动员的激情、赛场的滑道和科技相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国风韵的冬季美景。本届冬奥会中国国家队的制服整体元素就是取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与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长信宫灯、南越王墓玉璧

  冬奥火种和奖牌遇上西汉文物

  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以“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为灵感。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是闻名中外的珍贵文物。

  这盏2000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设计上也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宫女铜像体内中空,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传承千年的环保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的火种台设计上一脉相承,采用无烟无毒的陶瓷涂料燃料,也选用清洁能源丙烷。火种台的造型设计也借用传统青铜礼器——尊,并体现“承天载物”的理念。

  北京冬奥会的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取意传统弦纹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玉璧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仪用器之一,被认为是天的象征以及天人沟通的凭借,北京冬奥会的奖牌采用南越王墓出土玉璧作为设计参考素材,以中国文化中最高规格的玉来礼赞奥运运动员,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审美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到一起,体现了天下同心的美好愿景。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圆点及运动弧线,取自古代天文图,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根据冬奥会的传统,每个项目比赛结束后并不对运动员立即颁发奖牌,而是择日到特定的颁奖广场颁发。与往届冬奥会相比,此次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上还增加了一个新亮点环节,即运动员拿到奖牌将要走下舞台时,可在舞台侧面通过屏幕与家人第一时间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获得奖牌时的喜悦。

  雪游龙、雪飞燕、冰丝带、《冰嬉图》

  冬奥场馆形象景观阐释中华美学

  北京冬奥会场馆形象景观是冬奥赛事品牌、形象与赛时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冬奥组委创造性地将中国文化和美学融入场馆赛事形象景观设计,被国际奥委会高度评价为“开启奥林匹克设计新阶段”。

  延庆赛区的“雪游龙”传承古代传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16个角度、坡度不同的弯道,俯瞰下去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唯一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选址在山体南坡的赛道。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垂直落差900余米,坡面长度约3000米。海拔2198米的山顶出发平台,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被称为“雪飞燕”,“飞燕”是吉祥之鸟。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命名为“雪如意”,形似北斗七星的如意,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东汉,寓意万事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被称为“雪飞天”,源自中国敦煌壁画中传统的“飞天”形象。

  北京赛区的国家速滑馆得名“冰丝带”,也完美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西汉开始,中国被称作“丝国”,中国丝织品大批运往国外,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2000多年后,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

  作为运动员们集聚的场所,两大冬奥村的中心花园也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名画《冰嬉图》中获得灵感,不仅展示中国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同时在景观植物的帮助下,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

  北京冬奥会期间,每个冬奥会竞赛场馆将借助视频、音乐和表演,在赛前、赛后和间隙开展文化展示,通过特效灯光和赛场冰面投影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传递中国文化。

  立春、诗意、哲学、年味

  开幕式讲述一朵雪花的故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和奥运冰雪文明的统一。北京冬奥会是冬奥会历史上的第24届,开幕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用它来做倒计时形式启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体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的传统理解。

  开幕式《冰雪五环》部分,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画面的意境来自中国古老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运动员走过的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运动员走过的“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运动员脚下的“中国窗”,窗外是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自然景观,表达“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

  整个开幕式,把“一朵雪花”的故事贯穿始终。这一方面是体现了中国大诗人李白描写雪的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西方谚语“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当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通过北京冬奥会走到一起,有着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名称的雪花共同构建成一朵雪花的时候,“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传统中国古典哲学主题就跃然眼前了。

  另外,开幕式上引导员手持的引导牌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引导员的服装设计采用冰雪图案和中国国画的风格;所有引导员佩戴的小礼帽均采用来自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入场式标兵的服装采用了河北蔚县的民间剪纸图案——这些都凸显了浓浓的中国年味。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传播全球首个“双奥之城”魅力

  自从2015年以来,中国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冰雪活动,推动冬奥文化艺术活动,举办冬奥文化知识传播活动,通过海报、音乐、短视频、影视作品等手段,不断做大北京冬奥的宣传声势。

  2018年创建“丝路杯冰球超级联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由中国自主参与并主办的跨国跨洲的体育职业联赛,连接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和文化交流。加强国际间青少年冰雪文化交流,加强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友好城市和奥运城市的文化交流。在里约奥运会、平昌冬奥会、东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中国之家”,宣传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奥运遗产传承。这些冬奥推广活动不仅让世界更加期待北京冬奥会,也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遵从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它盘旋向上的图纹,寓意生生不息。采用红色和银色作为火炬主色隐喻冰与火,象征着火炬会给冰雪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飞扬”使用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相同的配色以及相似的艺术元素,是希望能够展示北京作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火炬手在交接圣火的过程中需要将两个火炬的“丝带”设计相连,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愿景。

  火炬接力活动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通过火种展示、传统火炬传递和网络传递形式,传播奥林匹克理念,传递信心和希望,向全世界展示主办城市人文历史和城市发展新面貌。

  链接

  吉祥物和邮票 都有广州出品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还融入了中国传统北方小食冰糖葫芦的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墩墩”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

  “冰墩墩”由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担任总设计师。随着冬奥会的开幕,“冰墩墩”这个吉祥物因其超萌的形象,迅速成为北京冬奥会的话题焦点,其相关手办、徽章等周边产品受到众多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和网友的追捧,如今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实体店,“冰墩墩”已经卖断货。

  除了吉祥物,北京冬奥组委还开发了大量冬奥会特许商品。特许商品承担着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北京冬奥会品牌价值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主办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已开发上市的特许商品中,既有纪念性强的徽章、邮票、工艺品、贵金属和金银纪念币等收藏品,也有实用性强的服装、文具、伞具、箱包、户外用品等,共16个类别5000余款。

  冬奥会纪念邮票共发行6套20枚。其中《冰上运动》一套5枚邮票全部由来自广州的著名设计师张强设计。方寸之间实现了冰上运动魅力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发行之后得到全世界邮票收藏者的喜爱。

 
     标题导航
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悠久、厚重、开放的大国文化~~~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6版:读懂广州·文化节刊
   第A8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冬奥中国年
   第A11版:冬奥中国年
   第A12版:冬奥中国年
   第A13版:五色冬奥
   第A14版:五色冬奥
   第A15版:五色冬奥
   第A16版:五色冬奥
   第A18版:五色冬奥
   第A19版:五色冬奥
出彩冬奥会 燃情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