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迎冬奥首战

中国组合用胜利拜年

范苏圆和凌智用胜利向全国拜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波 摄

  北京时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白志标

  京剧、民乐、“飘动”的莲花、四条“彩色”的冰道,浓浓的中国元素中,变身为“冰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迎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场比赛冰壶混合双人循环赛。这场比赛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第一场比赛,承担“开门红”任务的是范苏圆和凌智,两人通过加赛局以7比6险胜上届冬奥会银牌得主瑞士组合佩雷和里奥斯,用胜利向全国拜年。

  充满科技感的冰立方

  “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这背后依靠的是可转换结构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可谓是满满的高科技。

  游泳池改成冰场这件事,以往只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小体育馆做过。这个小场馆夏天是游泳池,冬天铺上冰场进行社区活动。但北京冬奥会的冰场,需要的是世界上标准最高、技术要求最严格的冰。经过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大学和中建一局、商汤科技等科研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终于成功研发冬夏场景智能转换体系,包括可转换场地、可调节环境、智慧场景控制和增强观赛体验等关键技术,使得“水立方”通过“水冰转化”,经过20多天就能成功变身为“冰立方”。

  如为了保证赛场内、观众群等处于不同温度状态,国家游泳中心进行了多处改造,改造后的场馆拥有了全新的智能系统,按照需要在不同的点位设置了传感设备,这些传感设备就像人体的眼、耳、皮肤等感觉器官一样,感知着比赛大厅的温湿度、声光等环境的变化,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反馈至“神经中枢”,根据场馆内环境的变化,适时调节场馆内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以满足赛场需要。“北京正在用一个充满智慧的方式举办奥运会。”2018年9月,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来到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以动画形式现场演示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过程,小萨马兰奇看后很是惊叹。

  加局中国组合险胜

  熟悉的五环,熟悉的看台气氛,国家游泳中心昨天正式进入了新的奥运赛时。代表中国冰雪首先亮相冬奥赛场的中国冰壶混双组合范苏圆和凌智在首战中表现出色,与上届冬奥会银牌得主的瑞士组合里奥斯和佩雷旗鼓相当,八局打满战成6比6平,加赛局中再得1分,以7比6赢得开门红。

  两人此前一直分别主攻混双项目,此次搭档出征冬奥会还不到三个月。凌智曾参加过世界青年锦标赛、世界杯等大型赛事,曾与杨莹搭档获得2021年混双冰壶世锦赛第九名。范苏圆则曾与南佳文搭档在冰壶巡回赛ISS混双比赛和Brantford混双赛中获得第二名。冰壶可谓是凌智的老本行,他2009年加入哈尔滨队,2016年转入北京队,2019年开始专攻混双项目;范苏圆则不同,比凌智小两岁的她最开始练速度滑冰,后来因2009年王冰玉所在的中国队收获世界冠军而决定改项。

  昨天的冬奥会冰壶项目率先开始了混双循环赛第一轮,中国组合范苏圆和凌智对垒瑞士组合,前5局中国组合进攻积极,防守合理,每一次精彩投壶都赢得满场掌声,除了第四局与对手均没得分外,其余四局每局都1分进账,因此5局过后以4比2暂时领先。

  落后的瑞士组合第六局开始了反攻,利用中国组合的失误,单局中拿到3分,从而以5比4反超。落后的中国组合临危不乱,第七局利用先手机会一举获得2分,从而以6比5再次反超。不过在第八局对方先手局中未能守住战果,被对方得到1分将比分追成6比6,比赛进入加赛局。这一次作为先手的中国组合没再给对手机会,凌智最后两壶连续将对手壶撞出得分区,最终以7比6险胜对手。

  获胜后的范苏圆和凌智心情大好,在混采区面对媒体也畅谈内心感受。“比赛中有失误有好球(壶),自我调整可以,失误后没有气馁,用失误的线路最终打出精彩的好球(壶)。”

  对于第六局一下丢的3分,凌智坦言,与搭档交流时自己少说了两句话,“结果线路看得有些偏差,偏了不到3厘米,很可惜,觉得有戏了高兴早了。”最后两局很胶着,范苏圆说,其实两人赛前就做好了这种胶着和加局准备,平时也模拟过。至于冬奥会的最终目标,小姑娘强调,就是希望能站上领奖台,升国旗奏国歌。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生活周刊·新春
   第A4版:读懂广州·文化节刊
   第A6版:冬奥中国年
   第A7版:冬奥中国年
   第A8版:生活周刊·时尚
中国组合用胜利拜年
本报记者进入冬奥时间 当晚尝鲜机器人下水饺
为中国冰雪贡献广东力量
中国战队打响冬奥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