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艺七十载 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坚持在演出第一线

今生无悔 绝不“封喉”

黄俊英艺术馆
黄俊英作品
扫二维码看黄俊英谈粤语相声

  “我16岁登台,今年是我从艺70周年。”2022年新年伊始,国家一级演员、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在荔湾区西关逢源耀华大街的黄俊英艺术馆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作为粤语相声的开山鼻祖,黄俊英从艺迄今已有70载。

  尽管已经86岁高龄,但黄俊英仍然坚持活跃在演出第一线,他身姿矫健、精神矍铄,即使接受采访也是“笑料”不断,“包袱”张嘴就来。黄俊英说:“我很自豪,到这个年纪,依然有这么多观众喜欢我。”为了回报观众,黄俊英创作、表演不间断,他透露,自己心态一直年轻,他会学习网络语言、玩短视频,“不管是题材还是表演风格,我们粤语相声都要适应时代、跟上时代”。

  今年下半年,黄俊英还准备了系列活动,包括从艺70周年专场演出、书法展览、嘉年华活动等,还将推出个人电影纪录片,“希望不会让喜欢我的观众和各位街坊失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其人

  “一生痴爱是相声”

  粤语是岭南文化的标志之一,粤语相声是粤语文化重要传承载体,以生活趣事、粤语文化、粤语方言等作为主要表演形式,贴近大众。

  在粤语方言地区,只要一提起黄俊英,人们就忍俊不禁,皆因他诙谐、搞笑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是粤语相声的拓荒者、实践者,也是孜孜不倦的研究者、推广者。作为粤语相声代表人物,黄俊英出生在广州,成名在广州,是土生土长的广州西关人。

  “一生痴爱是相声”,黄俊英说相声的开端,要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学习了北方相声中一个5分钟的‘返场小段’,后起名为《文化水平》,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包袱’虽然浅白,却能让观众笑声不绝,我第一次讲相声就过了一把‘笑星’瘾”。

  黄俊英下决心继续做相声。他通过研究、改编,把北方相声这一艺术形式移植到南粤大地,并先后创作、主演过上百个粤语相声作品,如《关公大战方世玉》《一对一》《省港澳大比拼》《广州话趣》等,深受观众欢迎。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生前曾感慨:“在广东说相声,我说不过黄俊英。”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也曾说:“在广州,相声能够受欢迎,黄俊英功不可没。”

  粤语相声最“火”的时候,黄俊英一天演四场,场场爆满,把笑声洒遍城乡千家万户。有一次在四会演出,突然遇上停电,观众安安静静等了几个小时,演出结束已经是翌日凌晨3时,黄俊英说:“差不多40年过去了,这个场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1936年出生的黄俊英今年已经86岁,谈到依然坚持在舞台第一线的原因,黄俊英说:“观众这么喜欢本土文化、本土演员,我很自豪。黄俊英离不开粤语相声小品,粤语相声小品也离不开黄俊英。所以我曾多次表态,只要观众还喜欢我,我就会为这个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今生无悔,绝不‘封喉’——这样才对得起喜欢我的观众。”

  其言

  把市井生活融入相声里

  广州日报:粤语相声和北方相声在结构、包袱上有没有什么区别?

  黄俊英:其实粤语相声和北方相声的结构、包袱差不多,都是讲究“三翻四抖”“说学逗唱”。最大的不同就是语言。起初,我们还没有水平和条件创作相声,多数是改编、移植北方相声。当然,这也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如果完全照搬就没有“包袱”了。后来我们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作品。经过积累、创作,《广州话趣》《一对一》《打破常规》《省港澳大比拼》《借电话》等作品跟观众见面,我可以用粤语方言来抖包袱。广州话歇后语、俚语都很丰富、很有特色,能起到让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的效果。

  广州日报:在表演中,您是如何牢牢把握住广州人“笑点”的呢?

  黄俊英:广州话“好得意”、很活泼、很丰富。比如《一对一》,我把跟“一”字有关的成语全部串起来,一团和气、一帆风顺、一掷千金、一落千丈、一泻千里……观众都懂的成语,代入感很强。把市井生活融入相声里,大家会觉得很亲切,笑声不断。

  广州日报:在广州讲相声和在其他地方讲相声,内容上、观众的反响方面,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黄俊英:同样的内容,在广州讲,比在其他地方讲,气氛会更热烈一些。有些粤语俚语,用别的语言没有办法“翻译”出它的意味。只要充分发挥粤语的优势,就能引出很多笑点。

  广州日报:除了讲相声,您还参演《外来媳妇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等影视及舞台作品。您演的“369”一登场,观众就爆笑连连。您的表演秘诀是什么?

  黄俊英:《七十二家房客》的“369”是我“心水”的角色。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看了我演的“369”后跟我说,黄老师,“369”这个人物只有您能演得这么好笑,因为您懂得用相声语言、相声包袱来演绎这个人物,其他演员没有办法演出这个味道。确实,我是用相声演员的特点来表演的,通过相声语言、相声包袱,给观众增加“笑料”。比如“369拔牙”片段,“369”被金医生拔去好牙而留下坏牙,大铁钳又夹到舌头,我就运用戏曲程式动作,滚下牙科椅子,连连呼痛,加上愤怒、痛苦、无奈等复杂表情……每每演到这里,观众“笑到肚痛”。

  广州日报:您觉得年轻人对相声的态度是怎样的?

  黄俊英:“现在的观众不听相声”是个误会。现在粤语相声肯定不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受欢迎,但我们还是有很多市场。上个月我们在中山纪念堂演了一场,观众爆棚,气氛非常热烈,散场的时候大家都涌到台前要跟我们合影。为什么大家反响这么好?就是因为大家都热爱本土文化。当然,我们的节目一定要接地气,要适应时代要求,才能争取到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支持。一门艺术,有年轻的观众才有未来。现在的观众其实是很难争取的——大家每天都能通过手机接收到大量信息,打开手机都会戳半天,包括我本人在内,看手机、通过手机网购等,这些都是时代的变化。所以,演员要适应时代、跟上时代。

  广州日报:所以您玩抖音、拍短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跟年轻人交流?

  黄俊英:对,我也要懂网络语言,要跟年轻人有更多交流。培养观众要从娃娃抓起,近几年,粤语相声在许多小学、幼儿园都设立了基地,时常入校表演,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兴趣,从而培养起新一代观众对粤语相声的关注。

  采访手记

  粤语相声需要“接班人”

  从艺70周年,依然受到观众欢迎,但黄俊英却感慨自己“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喜,自然是街坊们的热情一如既往,“如果观众不喜欢我,我怎么可能还坚持在舞台第一线”;忧,“为什么我还在舞台第一线,因为还没有人能取代我、没有人接班,我真是忧心忡忡”。

  黄俊英说,有的徒弟还不明白“接班”的含义,“他们说,为什么要说我们接不到班?其实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接班。真正的接班,是不需要我出场,他们站在舞台上,有自己的票房价值”。

  为什么粤语相声一直未能找到“接班人”?黄俊英认为,一是人才问题,二是作品问题。“越老越不放心啊,现在还没找到一个接班人,让大家一听名字就会去买票。”黄俊英不否认自己有很多得意门生,但还没有一个门生有“担大旗”的票房号召力,“一个演员的价值就是观众的认可,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懈努力,培养相声的人才”。

  粤语相声需要黄俊英的努力,还需要更多跟黄俊英一样获得市场和观众认可的演员共同努力,才能使相声在岭南这片文化热土上开出更灿烂的语言艺术之花。就像黄俊英期待的那样,“希望通过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粤语相声、广府文化可以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标题导航
从艺七十载 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坚持在演出第一线~~~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2广州两会·权威发布
   第A3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4版:评论
   第A5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6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8版:专题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北京冬奥会·文娱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今生无悔 绝不“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