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连续六年司法透明度排名全国第一;
“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全国首个5G智慧法院实验室、首个5G虚拟智能法庭;全国率先打通“全国人口信息查询”通道,破解“找被告”难题;
上线全国首个“智融”平台,3天完成广州地区首例上市公司重整程序;
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互联网法院,打造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广州样本”——
五年来,广州法院提出50项制度创新,其中40项“广州法院经验”向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法院重要的首创性引领性改革策源地。
五年来,广州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杨正根表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广州法院前进的不竭动力。全市法院将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为坚定不移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奋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勇当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图/魏丽娜、谭鹤欣、周冠宇、彭勇
谈服务大局:
守初心、担使命 法院人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问:这五年,广州法院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能否介绍一下广州法院在履行职责、服务大局方面的工作?
杨正根:这五年,是广州法院人守初心、担使命,不懈奋斗的五年。
五年来,办案质效大幅跃升。全市法院受理案件277.2万件、办结267.2万件,均较上个五年翻一番以上;法官年人均结案数从2017年的325件增至2021年的590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99.5%的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后服判息诉。
为了确保案件质效,我们的法官们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夜以继日、无怨无悔。每逢加班夜,那一层层、一间间的光亮,就是耀眼的“法院红”。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有更美好的生活,这也是所有法院人的奋斗目标。
五年来,我们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全市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0.3万件,判处罪犯13.3万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村霸”刘永添案入选年度全国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审结全国最大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云联惠”系列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对拐卖9名儿童的“梅姨案”主犯张伟平判处死刑、对“毒保姆”陈宇萍依法执行死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广州法院围绕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出台“产权平等保护17条”“民营企业司法保护30条”,审结一审商事案件110.1万件,涉及市场主体18.8万个。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广州法院展现司法温度,准确适用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规则,妥善化解涉疫情纠纷3580件,对1349件案件“活封活扣”,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谈司法为民:
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 让人民有温暖、有保障
问:广州法院如何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落实到司法的具体实践中?
杨正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州法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保障民生福祉的司法服务能力水平,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让人民有温暖、有保障。
五年来,我们坚持群众有所需、司法有所应,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获得感。其中,审结涉住房、就业、医疗、消费等民生案件18.7万件,其中“民法典实施全国第一案”被新华社写入《习近平的小康故事》。
审结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等人格权案件8538件,判令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198.4万元,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法官妈妈”陈海仪用母亲般的关怀帮助1261名失足少年走入校园、重返社会。
五年来,广州法院为民服务持续优化,“立案难”“诉讼难”“送达难”“执行难”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深化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两个一站式”建设,诉前成功调解案件数、标的额分别是上个五年的3.1倍、23.8倍。
值得骄傲的是,广州法院网上立案率从2017年的3%提升到98%,“事务一站清、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还在全国法院率先打通“全国人口信息查询”通道,解决立案时“找不到被告”这一难题。
以公开透明的司法回应关切,市中院连续六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司法透明度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努力让司法走到群众身边,通过“两微一端”等发布典型案例6808个,市中院官方微信、微博获评中国优秀政法新媒体。
谈改革创新:
40项“广州法院经验”向全国推广
问:五年来,广州法院创新活力迸发,推出了众多“全国首个”“全国首创”,能否谈谈在改革创新方面的工作?
杨正根: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和人民对司法服务的高要求,五年来,我们坚持向改革要效率,向科技要生产力,不断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
随着司法责任制的全面落地,一审案件的改判、发回重审率从4.12%下降到1.98%,“四个聚焦”司法制约监督“广州模式”获得中央政法委推广。
围绕打造大湾区司法改革创新引领区,我们提出50项制度创新,其中40项“广州法院经验”向全国推广,最高法院在广州设立全国首个司法改革与创新研究实践基地。
我们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法院实验室,将5G技术与法院审判业务深度融合,首个5G虚拟智能法庭、区块链律师调查令等引领了办案模式变革、司法服务升级。
面对时代所需,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互联网法院,深化互联网司法规则探索创新,审结了一批具有先导示范意义的全国首案,成功打造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广州样本”。目前,广州法院已成为全国法院重要的首创性引领性改革策源地。
谈价值引领: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案件”讲述“大道理”
问:司法裁判要发挥惩恶扬善功能。广州法院如何在具体的审判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正根:“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近年来,广州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
这些案件恪守法治精神,符合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观,体现了国法天理人情的有机统一。其中,“私自爬树摘杨梅坠亡案”入选全国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民事案例。
在不久前发布的第二批典型案例中,我们对“温泉池嬉戏示范跳水身亡索赔案”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表明了司法“不以谁死谁有理”的态度;在“祖母赠予孙子房屋后被要求搬离案”中不予支持诉讼请求,体现了法律对人善良本性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案件”,讲述“大道理”,让更多人认识到不能“谁弱谁有理”“谁闹谁有理”,阐明人民法院向“和稀泥”说“不”的鲜明导向和坚定立场,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司法裁判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引导全社会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
谈营商环境:
在“破”中立 847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市
问:广州法院在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正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州法院一直在推动营造有约必守、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在全国首例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中,被中国证监会誉为“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没有破产审判的专业化,就没有破产审判工作的实质性进展,2019年12月,广州破产法庭成立。两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破产审判领域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出“智破”审理系统、破产重整“智融”平台,打造破产审判“广州模式”。
在“破”中立,向优而生。五年来,共推动847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市,清理不良债务737.5亿元,释放土地3765亩,运用重整、和解等手段帮助382家企业脱困重生。
在牵头落实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中,“执行合同”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跃居全国第二,“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获评全国最佳实践、全国标杆,破产审判经验获得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推广。
谈未来:
厚植为民情怀 推动改革再深化、创新再提速
问:未来广州法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杨正根:广州法院深刻认识到司法机关的职责使命,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将继续高质量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维护生态公共利益、提升国际区际司法公信力等方面有更高站位、更大作为。
我们将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厚植为民情怀,推进更高质量的“两个一站式”建设、更广领域的公开透明司法,让人民群众因为参与司法、见证司法而信赖司法。
我们将推动改革再深化、创新再提速,努力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探索形成更多“广州法院经验”,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拓展前沿技术司法应用场景,继续推动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