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幸福体现在一座城市的温度上

2022年广州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广州民政将带来更多“小切口大变化”
志愿者探访老人,送上暖心物品。
广州市老年康复医院的床位
志愿者用镜头记录下老人实现微心愿的开心瞬间。

  2022年1月22日,广州市民政局召开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回顾过去五年的民政事业发展,提出未来五年主要任务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一系列数据展示了每个人从这座城市出生到老去的幸福感。

  从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达到40张,到7.8万名低保低收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全部落实分类关爱保障;从全国首批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到“身后事一站式联办”服务联办事项14项……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五年也是广州民政工作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发挥兜底性、基础性职责,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五年。未来五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实现基本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得到新提高、基层能力建设实现新进步,从“小切口”带来民生大变化。

  文/苏赞、杨欣 图/莫伟浓

  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爱和善意中得到守护

  一座城市对儿童的善意和友好,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上。在广州市从化区石海村,郭美娟通过政府招聘,在2005年成为村基层干部,2019年兼任石海村儿童主任一职。穿梭于5.7平方公里土地上的7个经济社,她叩开一扇扇困境儿童家庭的门,找到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或者监护缺失、不当而陷入困境的孩子,为孩子们提供帮助。她在一次次走近困境儿童的过程中发现,一座城市对儿童有多大的善意要看城市角落的困境儿童获得多大的支持。

  在广州,每一个困境儿童的童年和成长都不会被落下。在这片逾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儿童主任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在当地除监护人外的最大依靠,也是精准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重要力量。这些年,郭美娟反复研究了与保护儿童相关的政策文件,希望第一时间为陷入困境的儿童寻求政府以及社会层面的支持,她说,“把儿童相关政策文件读透了,很多困境也能迎刃而解。”

  郭美娟遇到过因家人确诊癌症,孩子的家庭因病致贫,在孩子一家发愁时,她主动对接社会资源,协助该家庭申请了临时救助等,展开救助帮扶。她也遇到过父亲有精神障碍,母亲离家出走,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困境儿童,在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她联系了社工服务站,内向怕生的孩子因此得到了社工的专业辅导和支持,从自我封闭的世界走出来。在多方支持之下,大家开始看到困境儿童在社会关怀中茁壮成长。

  对儿童的友好不仅仅发生在从化区的阡陌乡间。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指出,过去五年,广州全面加强了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覆盖设立市区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全部配齐镇(街)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而孤儿养育、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2637元/人/月,居全省首位,1.7万名困境儿童全部落实分类帮扶保障。与此同时,率先在全国开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12345),确保每一位陷入困境的儿童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社会支持。在社会多方资源链接下,1万多名困境儿童圆梦 “微心愿”,农村留守儿童降至51人,较2016年减少91%。

  由于困境儿童的成长面临诸多挑战,情况不尽相同,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涉及法律、教育、家庭关系、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相关政策等垂直领域的支持,儿童保护工作也需要迈向专业化发展。在这一方面,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挂牌运作,康复服务延伸社区、残疾儿童疾病谱系调查、健康档案数据库等创新探索深入开展,西藏和粤东、粤北地区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联动机制有效建立,全国示范标杆院建设进一步加快。

  社会

  让每一份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前行

  无论是回应困境儿童还是困境家庭的需求,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除却政府职能部门的努力,也少不了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在广州,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正成为广州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大亮点。从扶残助残、困境儿童照料、乡村振兴工作,到助力营商环境和产业升级……有社会组织在广州为特殊群体开展培训支持,推动就业;也有社会组织用“跨界思维”赋能乡村农产,实现销售“破圈”。广州逾8000家登记社会组织,包括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通过党建引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广州市越秀区,一个不起眼的办公空间成了专属残障人士的手工作坊,通过手工艺品助力残障群体融入社会。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实施第八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残疾人手工艺心工坊”聚焦残疾人就业创业领域,通过聘请导师培训适龄残障人士制作手工艺品,并依靠商品化的工艺品增加劳动收入,传承民间手工技艺的同时用双手改善生活,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完成康复。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正借鉴商业创投模式,通过部分福彩公益金撬动社会组织社会创新活力,孵化公益慈善品牌项目。

  过去五年也是广州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五年。广州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出台《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建立市级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善暖万家”、慈善医疗救助系列项目,累计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2.1万个、医疗救助惠及5.4万人次,成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为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慈善氛围,广州挂牌慈善空间120个,社区慈善基金422个;备案慈善公开募捐项目955个、慈善信托项目18个,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跃居全国第二,“慈善之城”成为品牌;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全面推广,全市注册志愿者426万,居全省第一。

  此外,社会力量的活跃也体现在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发展上。据悉,广州选树21个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深入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制改革,深化社会组织“一件事”联办政务服务,全市登记社会组织8030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5205个,全面参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技创新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此外,还出台全国首个《社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地方标准。作为全市社会组织枢纽平台,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广州市在全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

  养老

  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这里乐享颐康生活

  每个人都会迎来晚年。当身体老去,我们能否获得及时的护理和康复?当机能渐衰,我们能否寻得一席安心的养老床位?当我们孑然一人,又是否仍有人惦记和关怀,不被遗忘?而在广州,亦不必担心老之将至。2021年,广州出台《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政府主导、保障全体老年人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体老年人可公平获得的公共服务”这一基本养老服务概念,要求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医食住行,覆盖了老人全生命周期照护。

  实际上,在更早前,广州已有一系列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落地,养老服务机构不为生存发愁,专注服务;长期护理保险三年迭代升级,更多老人在补贴支持下获得针对性照护服务;与此同时养老床位从机构拓展到社区,从社区搬到家庭,服务(补贴)标准的制定使得一床不再难求。而更细微的变化发生在老人的生活中。对于年逾80岁的潘佩(化名)而言,养老是从高龄重度失能的世界里获得照护服务支持。由于骶尾部压疮,不断渗液,她需要他人协助服药、卧位护理、心理慰藉。过去,聘请专业照护是个不小的开支。同在广州,年逾70岁的玉英(化名)也曾愁眉不展。她的两个儿子先后离世,丈夫又疾病缠身,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开始忙碌,量血压、做早餐、喂饭、买菜、换尿布、看病……日子一天天下来,不堪重负。

  而这些年,他们享受了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以及申请“平安通”服务,可紧急救援、定期关怀、健康监测和移动医疗。得益于广州正在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潘佩、玉英两户家庭还在长护险定点机构申请了基本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得益于颐康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多长者不出社区,即可享受综合性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体验的优化,离不开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探索。为了“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广州出台60多份养老服务改革政策,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全市建有养老床位7.5万张、颐康中心179个、长者饭堂1069个、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资助1.7万特殊群体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6万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服务,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全省37%,全市养老企业7700多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居全国各城市第一,更多人的养老已经“养得了”“养得起”,也能“养得好”。

  守护

  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生活充满变数,对于博晓丰(化名)而言,这座城市的幸福感并不体现在楼宇多高,经济多发达,而在于包容和平等。过去,他在珠江北岸一条小巷子的“石米楼”生活了41年,和妻子女儿住在2楼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都是打散工,生活勉强过得去”。4年多前,他确诊恶性淋巴瘤,必须化疗。确诊那天,医生的话让他陷入沉默,博晓丰知道,动辄上万元的化疗费用很可能把这个家“压”垮。

  博晓丰没有因为患癌被忽视,整个社区的温暖“罩”着他们。彼时,街道人员协助办理了低保、医疗救助,协助申请了公租房,2018年,相关部门给予医疗报销及减免约3.8万元,家里每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3240元,义务教育学生分类救济金216元,污水处理补贴21元。博晓丰的女儿看书学习就是在木椅上将就一下,而社区第一时间对接了一份惊喜礼物:爱心人士定制了一个能做作业,也能放各类文具书籍,还能和家里环境相匹配的小书桌,送到家里来。

  “这几年,社区帮了我们家很多忙,我们很希望回馈。”博晓丰说到做到,疫情出现后,带着一家人成为社区志愿者,投身社区防疫工作。他说,“做这些事情能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处于困境中的人,而是社区的一员,大家一起在互助中前行。”让博晓丰欣慰的是,自己的家庭在社会支持下有了面对变数的力量,而女儿也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可爱活泼,积极开朗,在社区里交到很多好朋友。

  实际上,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上演。它温和而包容,尊重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更接纳每一位遭遇变数,陷入人生低谷的家庭,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博晓丰等人的幸福感背后,广州市民政局一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兜牢兜实底线民生,过去五年创新优化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供给,低保标准稳步提升至1120元/人/月,比2016年提高33.3%,其他社会救助标准联动调整,综合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此外,广州深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物质+服务+技术”综合救助广州模式,搭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7.5万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动态监测、精准保障。

  完善保障和救助体系的同时,社区也是幸福感的载体。市民需求需要被听见,社区便是传声筒。如今,广州亦已构建线上线下社区治理服务平台,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累计服务居民48万人次,全市持证社工逾2.4万人,203个社工站覆盖全市,年服务群众400万人次,为社区带来活力,也为每一个家庭带来更多支持。

  生活

  让每对爱人在简约浪漫的婚俗中得到祝福

  幸福感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对情侣希望简约而浪漫地步入婚姻殿堂,在纯粹的爱情仪式中建立新家庭,开启幸福人生的新旅程。为此,广州稳步推进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跨省通办”;广州(中国)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获民政部支持,婚庆产业园落户从化区,有力打造“一区一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婚姻服务、婚俗文化和婚庆产业联动发展,助力“甜蜜经济”。 新人不仅婚姻登记更便利,多了婚礼新选择,同时也迎来文明简约新风尚。

  人生有欢聚,亦有别离。近年来,广州还深入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安葬(放)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完成全市殡仪馆火化机尾气净化设备改造,全力做好清明、重阳祭扫安全保障工作,自然人“身后事一站式联办”业务拓展至8部门14项,节地生态安葬率84.25%居全国前列。

  “我们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的主责主业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小切口大变化’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市民群众办实办好每一件操心事难心事。”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该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民政部亦支持广州在民政科技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五年累计获国家、省市科研立项130项,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第二福利院等民生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体示范平台等项目顺利动工。“此外, 广州市民政局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有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决落实‘六稳’‘六保’,兜牢底线民生,没有一例困难群众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无法保障,没有一例民政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出现疑似、确诊病例,有力保障了民政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

  展望

  民政为民,多措并举推动实现四大任务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应当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今后五年,是广州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坚定不移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关键五年。今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指出,接下来,广州民政领域改革创新将进一步深化,民政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实现“基本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得到新提高”“基层能力建设实现新进步”四大工作任务,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民生保障格局,全面建立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相衔接的民政社会服务体系,面向全体居民的慈善服务、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服务、社会心理服务等更便民利民、优质高效,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体制、参与渠道更加健全完善。

  2022年,广州市民政局将通过一系列“小切口”带来民生大变化。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广州将全力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打造可爱可亲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制修《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及配套政策,推动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紧密衔接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铺开镇(街)工作站建设,在全市打造11个示范站点。

  在社会救助方面,广州将配套制定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等政策,设立社会救助智能服务热线,加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推动兜底救助向综合保障拓展,引导各区因地制宜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打造社会组织、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枢纽平台矩阵,并打造一批示范性慈善社区,探索建立慈善行为记录、慈善人才培养等制度,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

  在养老服务方面,广州将出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颐康服务站建设,年底前覆盖50%村(居);高标准建设运营市老年医院、老年病康复医院和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认知障碍照护等专业机构,支持养老机构服务延伸社区;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各类民政公共服务也将在今年更暖心贴心,推进区划地名、救助管理、婚姻家庭、殡葬管理等专项服务优质共享,推动市第二老人院二期、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观音山公墓首期、市老年病康复医院二期、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大楼5个项目如期完工,加快推动其他项目筹建工作。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广州将构建广州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努力打造引领、辐射、立体的国家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标题导航
~~~2022年广州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广州民政将带来更多“小切口大变化”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2广州两会
   第A3版:2022广州两会
   第A4版:评论
   第A5版:2022广州两会
   第A6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7版:2022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8版:专题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北京冬奥会
   第A15版: 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幸福体现在一座城市的温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