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纳入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
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发展?又如何推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昨日闭幕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来自实体经济的省人大代表们纷纷抛出自己的“锦囊妙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魏丽娜
省人大代表蒋伟楷: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在专业照明领域,全球现在80%以上的企业都在中国,80%里面广东占了95%以上,广东里面有90%以上都在广州,相当于全球的70%在广州。”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浩洋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伟楷来自专业照明领域,这一领域属于广州的传统优势行业,产业积聚程度高、产业链完整。
“在广州的传统优势行业,要进一步巩固竞争力,就要加快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化,出台更有针对性、更聚焦的配套政策。”“制造”如何向“智造”转化?蒋伟楷提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都应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化。
“广州高校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统筹各方技术优势,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为‘制造’向‘智造’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蒋伟楷说。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化的重要方式,蒋伟楷建议,建立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平台,大胆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促进行业内信息交流和跨界合作,实现跨机构、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同时,推进基础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应用机器人产品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力争形成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掌握市场竞争话语权。
省人大代表孙志强:
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生产手段
“未来国家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高质量的生产手段,高质量的生产手段包括了从技术研发到人才等生产要素,尤其需要在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软件这三个领域里去布局。”省人大代表、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在机器人与智能高端装备行业深耕多年,他认为,广东省包括广州,应该围绕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软件这三个领域去布局。
“就在这个月,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未来,机器人产业将成为一个国家生产制造竞争的核心手段。”孙志强说。
在采访中,孙志强表示,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排头兵,在产业链接、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培育先进产业集群、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都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管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起到辐射带动和标杆示范作用。
孙志强表示,目前广州的产业发展已经具备相当强大的基础,大批基础科研平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不断建立和聚集,发达的金融业、电子产业为其提供稳定的应用层及基础层支持,与周边城市如深圳、东莞、佛山等的产业链。
同时,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构建,通过形成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培育广州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成果应用转化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