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们深受鼓舞

报告客观务实 成绩振奋人心

方晴、魏丽娜、徐雯雯、章程、邓潇丽

  “支持民营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半小时地铁圈”“让‘优质医疗’成为广州特有的城市标签”“加大移动政务服务的使用力度”“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昨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广州代表团审议中,来自民营企业、医疗卫生、农村基层等领域的省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工作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代表们纷纷表示,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报告客观全面,措施精准务实,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魏丽娜、徐雯雯、章程、邓潇丽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徐雯雯

  创新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东丰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大林:

  创建民营研发试点中心,激发民企创新活力

  “应支持民营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省人大代表、广东丰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大林建议多措并举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他表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力度”“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持、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等,这些措施十分精准,非常务实。

  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换中的合作,鼓励联合承接“产学研”技术攻关项目,加强成果转换。创建民营研发试点中心,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一批从事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的试验基地,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政府采购向地方中小企业倾斜,以恢复受疫情影响而减弱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人才的引入,切实解决青年人才面临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将广州高校的毕业生留下来,将学生数量优势转化为青年人才质量优势。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张大林希望政府能提出更多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全省共同富裕。例如,从顶层设计入手,做好明确分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协同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的运营。创新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一村一品”“一镇多品”、打造“金品优品”,并在实际运营工作中,协调好运营商、村民、村集体等各方利益。推动市场化和资产运营,发挥乡村振兴基金专业化优势,采用“政府+企业+在地村民”的组织运营,激发在地村民的资源投入、技能投入、运营投入等热情,将村民动员起来,形成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交通建设

  省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丁建隆:

  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半小时地铁圈

  “政府工作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轨道交通发展作出了部署。”省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丁建隆表示,广州对大湾区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广州现已开通运营本地地铁线网589.4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城际铁路60.8公里,实现了“区区通地铁”。

  目前,广州地铁正全面统筹推进20条550公里地铁及城际线路建设,一方面持续加密中心城区线网,提升中心城区内部通达性;另一方面,强化南沙副中心等外围重点区域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联系,支持周边重点区域发展。

  丁建隆介绍,广州地铁以实现“四网融合”和城际铁路公交化、自主化运营为目标,在规划广州市新一轮地铁线路时,从湾区互联互通的视野出发,重点围绕交通枢纽,优先考虑“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等对大湾区互联互通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同时做好珠三角城际接管工作,确保城际铁路、珠三角城际公司“交得稳、接得住、管得好”。

  丁建隆建议,大力支持广州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特别是利用广州地铁接管珠三角城际铁路公司的契机,以便捷换乘为目标,支持广州加快谋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半小时地铁圈,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网络化城际铁路运营格局。

  “广州地铁一向重视对历史文化、广府文化的传承。”丁建隆表示,从一号线车站的站名书法字体,到六号线开始的文化墙,再到四号线南延段后的文化主题站,有汉字、粤语、粤剧、木棉花、醒狮、荔枝等文化,也有“海上丝绸之路”“岭南水乡”“山川林泉”等城市历史记忆。在新一轮地铁线路建设中,更加注重将历史文化融入地铁车站的设计,让地铁成为展现本土历史文化的载体。

  医疗健康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曹杰:

  体现广州独特价值,打造国际健康示范城市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曹杰建议,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广东过程中,应在“积极创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的基础上增加“打造国际健康示范城市”,以广州为重点打造国际健康示范城市是非常必要的。

  在曹杰看来,健康城市是一个载体,能承载食品安全、环境治理、医疗服务、社会治理等各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体系化建设健康城市,综合调动各类资源,可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曹杰分析,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从非典到新冠,广州公共卫生系统的硬件条件和人才实力经过17年间发展完善,积累了处置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丰富经验。从医疗资源布局来看,广州医疗资源非常丰富,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落户广州,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广州,亚洲最大的胸肺呼吸中心启用在即。广州还拥有8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若干有潜力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形成了成熟完备的高水平医疗机构网络。此外,从产业布局来看,广州依托丰富的高校和医药生物企业资源也为医疗研究与临床转化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从地理位置来看,广州距离港澳地区很近,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如果能够借助区域化平台拓展亚洲和世界的医疗资源覆盖,就可以使广州成为全国沟通医疗信息服务的桥梁。”

  曹杰认为,广州打造国际健康示范城市标定了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能够让“优质医疗”成为广州特有的城市标签,同时也能够为未来广东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样板,对于全面提升广东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生福祉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燕明:

  安装便民扶手,为老人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忧

  作为一名参与者、见证者同时也是一名直接受益者,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省人大代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燕明感到非常振奋,也更加坚定了信心。

  区燕明说,近年来,广东的“粤省事”“粤商通”和“粤政易”等粤系列移动政务服务品牌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广东样本”,为企业和群众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也为基层减负增效。“我觉得做这些移动政务服务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很好体现,而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还要尽量想多一点,想细一点。”她建议,要加大移动政务服务“粤系列”的推广使用力度,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领域和功能,不断优化平台服务能力。

  长期工作在社区一线,她十分关注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2021年着力解决了群众很多“急难愁盼”问题,她对此感触很深。她留意到,老人在没有电梯的大楼里上下楼不方便,摔倒、滑倒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各地鼓励支持群众加装电梯,但还是有相当多旧楼客观上不具备加装电梯条件。因此,她建议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的方式,逐步为不能加装电梯又符合条件的大楼楼梯安装便民扶手,为老人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忧。

  “作为一名在社区工作的人大代表,我从群众中来,不但要听报告、审议报告,关键是见行动、见落实、见效果,我要把这次会议精神带回社区,带到群众中去,让它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芽生根。”区燕明说。

  乡村振兴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

  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促进乡村振兴

  “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北部山区打造成国家红色教育基地、省级学生研学基地及乡村振兴创产基地,把北部拥有红色资源的老区打造成为‘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省人大代表、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建议,打造百村景区,扶持鼓励老区打造美丽圩镇,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潘安娜分析,高水平推进美丽圩镇、特色小镇建设,推进百村景区化建设,用足用好老区统筹发展政策,全力打造极具山村风情特色的乡村旅游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落细的重要抓手。“近几年,从化区结合风貌管控工作,改造了一批老旧圩镇,让美丽圩镇成为老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结合自身工作,她建议把原来的旧改项目已经收官的圩镇纳入第一批美丽圩镇建设的项目库,把美丽圩镇建设和特色小镇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给予大力支持,共同培育美丽经济新业态,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穗北红色文化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培育穗北经济发展新动能?潘安娜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特别是在一些革命老区,比如从化区吕田镇,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及本土优质生态资源,把红色文化产业带建设融入红色文化培训基地的整体规划布局。“莲麻村的成功脱贫就得益于利用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现在人均收入达三万元以上。”

  此外,潘安娜还建议省级财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设施等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支持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财政支持及制度建设。

 
     标题导航
广州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们深受鼓舞~~~
黄楚平参加韶关代表团审议~~~
~~~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夏慧敏:~~~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2广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3版:2022广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4版:2022广东两会·审议报告
   第A5版:2022广东两会·在现场
   第A6版:2022广东两会·热话题
   第A7版:评论
   第A8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大湾区观察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教育周刊·校园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报告客观务实 成绩振奋人心
从立法源头为善治提供有力保障
王荣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
加大妇幼领域科研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