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新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到农业农村发展中,让金融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广东涉农贷款规模连续十一年保持正增长,涉农群体的信贷获得率持续提升,农业保险快速普及,金融在支持广东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东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事业上来。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夯实农村金融基础。农村金融信贷同样需要资金成本,没有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较高的农业收益率,就无法承担甚至吸引金融资源。比如,肇庆市德庆县依托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土地确权颁证、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等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为农业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如,打造农村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建设网络直播共享平台,解决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难题及技术问题,及时为农村青年提供融资支持,壮大农村产业根基。此外,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平台为载体,发挥各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旗舰农产品,深入挖掘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价值,千方百计提高乡村产业收益率,夯实农村金融基础。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切实提高保障水平。适度扩大农业价格保险范围并提高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价格保险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因地制宜开发区域特色产品,量身定制新型农业保险产品,丰富保险品种从单维度的风灾、旱灾、水灾、气温等指标向多维度综合气象指数转变。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村经营主体和农作物参保范围,扩大承保覆盖率,并合理确定保险费率,适度提高保障金额,最大限度地保证承保人利益。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拓宽资金融资渠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产品的普及与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介,宣传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一是针对农业生产周期性较长、收获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创新开发符合农业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二是针对农业企业的项目投资需求开发固定资产贷款产品,积极探索开发大型农机具、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宅基地、活体畜禽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农产品抵质押贷款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金融需求。此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使用股权融资、绿色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净化农村金融生态。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搭建统一的农村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及时汇集更新农村企业和农户的工商、税务、社保、医疗等大数据,挖掘农村市场主体的非财务“软信息”,实现线上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评分评级和主动授信等功能。探索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涉农信用信息和风险信息,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信用评级精准度,缓解农村金融信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舆论等手段,激励社会守信行为,严厉惩治失信行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优化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涉农资金是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具有来源广、渠道多、资金链长的特点,在“三农”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探索推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措施,完善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政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丰沛的资金来源。建立完善涉农资金的绩效、激励、监管协同管理机制,提升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系统谋划和数字化的能力,发挥涉农财政资金的风向标、助推器和防火墙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建立涉农资金财政激励机制,完善涉农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奖励推动涉农资金改革成效显著的地方;另一方面,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实施和使用进度的“双监控”,重点监控规范资金分配、下达拨付、支出进度、支付安全等各个流程,严格管控金融风险。
(作者吴圣金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聂满豪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