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吴多 实习生王泳琪 通讯员荔宣)广州共有26片历史文化街区,其中14片位于荔湾区,粤剧粤曲、 “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集聚在荔湾区。昨日,广州市荔湾区率先成立区级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由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的荔湾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举行。
住建部科技委秘书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担任荔湾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院长董黎、荔湾区分管名城保护规划工作的区领导担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蔡云楠、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陆琦、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冼剑雄担任专家委员。
“历史是城市文化最深刻的记忆、城市特色的来源,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广州城市发展的脉络,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从而明确未来的发展之路和广州建设之路。”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蔡云楠在发言中表示,荔湾区的历史文化内容形态非常集中、丰富度非常高,通过绣花功夫有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名城的核心功能区。
近年来,荔湾区积极推进恩宁路永庆坊片区活化利用项目和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等试点工作实践,切实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历史文化保护排查评估工作,大力推动重点历史街区焕发活力。
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不可能采用同一个路径,必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荔湾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完善区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为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专家委员的日常工作包括提供技术指导、建言献策、开展学术研究。此次荔湾区率先成立区级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也意味着广州名城保护工作在实践公众参与和共同缔造层面上迈出重要一步。
专家们分享了各自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想法和建议。董黎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注重度的把握,既要延续城市文脉,又要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包括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蔡云楠认为要注重造血式的保护,生活体系、产业体系的营造要在历史文化保护中占一席之地;郭谦呼吁大荔湾湖的改造以及对珠江后航道工业遗产聚集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