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里藏着多肉植物、布偶玩具里暗藏种子、书本挖空夹带种子…… 深圳海关所属深圳邮局海关在入境邮件中截获的这些种子和苗木,均未经检疫,一旦进入国门,其自身及携带的病菌,可能对国家种质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危害。
深圳海关立足职能,运用高科技手段赋能口岸查验,采用大数据分析精准防控,口岸监测科学布点全覆盖,实验室鉴定“扩项”强化技术支撑,织密织牢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据统计,2021年该关累计截获外来入侵物种194批次,共计136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通讯员岳光振、黄斐、汪莹、陈晓宇
科技赋能口岸查验
“包裹里的塑料盒子、试管内都装有蚂蚁”。2021年11月,深圳海关所属深圳邮局海关关员在对一票进境快件包裹进行查验时,发现CT机图像有较多容器状物品,与申报品名“塑料样品”不符,初步判断存在异常,经进一步依法开包人工查验后,查获盛装在塑料盒、试管中的活体蚂蚁约200只,经实验室鉴定为武装毒蚂蚁、巨首芭切叶蚁、剪齿牛蚁,均属于一般性有害生物。
该名海关关员告诉记者,“仅2021年第四季度,我们就查获包括墨西哥蜜罐蚁、突厥弓背蚁、野蛮收获蚁、八刺顶切叶蚁等在内的4批次活体蚂蚁,共计500多只,均属外来入侵物种,这些活体动物可能携带病毒,一旦入境散逸繁殖很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
近年来,受年轻玩家猎奇心理、高昂利润驱使、便捷网络物流平台等因素影响,国内兴起饲养稀有、另类甚至剧毒的“异宠”热,在寄递入境渠道海关多次查获外来物种。
深圳海关充分应用智能CT机设备,实现集中审图集约化管理,利用CT机二维、三维及切片图像等功能,结合智能提示报警,层层筛查可疑包裹。同时,采集截获外来物种机检图谱、实物照片及视频等信息,归纳总结审图要点,通过“复盘回顾”提升查发效能。该关多次在进境包裹中查获夹藏的黄胸目蚁步甲、钟角蛙、箭毒蛙、长戟大兜虫等活体动物,均属外来入侵物种,其中钟角蛙为近年来海关首次截获的外来物种品种。
搭建模型精准防控
玉蝶、翡翠球、爱染锦、林赛、黑牡丹……这些听起来美丽动人的名字都是多肉植物的品种名,2021年深圳海关在1票进境快件包裹中查获22株多肉植物。经实验室检测,在这些多肉植物中检出植物线虫真滑刃线虫。在深圳海关所属深圳邮局海关查验现场,海关关员向记者介绍说,“各种走私夹藏、伪瞒报手法不断翻新,层出不穷”。一票申报为“毛绒公仔”的进境快件包裹中,查获夹藏在布偶公仔内的亚麻种子2160.6克,这些种子被塞进布偶小熊的腹部,企图蒙混过关;一票来自重点国家(地区)的申报品名为“书本杂志”的货物,书本已被挖空,查获藏匿于挖空书本中的辣椒种子629.41克。据了解,该关多次查获此类案件。
对此,深圳海关积极开展“国门绿盾2021”行动,充分发挥部门间联合研判工作站优势,通过自主查发、缉私情报、现场查获、外部消息等多维渠道,收集风险预警信息,运用大数据库加强信息分析研判,细致比对重点来源地、目的地、收寄件人、重点商品信息等要素,搭建外来物种入境风险甄别监控模型,加载生成布控指令,分类锁定种子苗木走私方向,精准查处一批夹带、藏匿、走私外来物种的违法行为。 2021年该关累计截获非法引进种子、苗木等98批、1678株。
科学构建监测体系
口岸监测预警和检疫查验,是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从境外疫情信息收集,到口岸动植物疫情疫病拦截,再到口岸周边有害生物监测,全方位的监测体系是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深圳海关在入境口岸周边、海陆空邮铁口岸、进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加工存放场所,开展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组建动植物疫情信息收集小组,强化对重点国家、产业疫情信息收集,多维度分析各地区动植物疫情风险动态,动态调整口岸周边监测项目、监测方式和监测频率,提升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深圳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工作人员介绍,“深圳海关建立了‘统筹、实施、监督’协同配合的有害生物监测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监测布点选点,在距离深圳市中心区较远的三门岛新设检疫性实蝇监测点,实现关区实蝇监测范围再延伸;与深圳地方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研判、信息共享,动态调整关区红火蚁踏查地点和频次,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海关、地方红火蚁防控合力。” 2021年深圳海关共设置检疫性实蝇、林木害虫、外来杂草等有害生物监测点540个,完成陆生动物疫病监测样本3343个,完成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样本42个。
鉴定“扩项” 技术支撑
“这种昆虫叫弯颚步甲”,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展示其制作的标本。“去年我们中心鉴定的昆虫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有大幅的增长。其中有很多都是以前没有鉴定过的,也有不少是国内没有的品种。”据了解,这个弯颚步甲是该中心实验室第一次鉴定,此前还有惠勒须蚁等新鉴定物种,目前均已确认了鉴定方法、制作标本,为今后的鉴定奠定了基础,相关标本已用于向大众科普。
围绕常见、多见、国内近期高频查获的动植物品种,技术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升了物种鉴定技术能力,实验室建立500多个属2000余种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方法,重点积累犀牛角、象牙、穿山甲、羚羊角、鳄鱼、海马、珊瑚、蛇、蜥蜴等濒危动植物、典型外来入侵物种的鉴定经验。同时,中心注重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攻关,“全维智能有害生物鉴别图文库构建”获得海关总署科技立项,针对部分动植物制品核酸序列扩增提取困难等问题,突破常规方法,优化样品前处理手段,解决疑难检材鉴定难题。2021年该技术中心实验室共完成鉴定1022批,同比增长超过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