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浩宇
昔日的硝烟已经散去,而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依然在南粤古驿道沿线的乡亲口中传唱。1月7日~11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质局依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平台,指导惠州、梅州、潮州等地举办“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动,系统展示南粤古驿道沿线红色遗产资源的创新性活化利用在活化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与厚植爱国情怀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活动以“红动古道,绿动乡村”为主题,将古驿道沿线的红色资源与绿色乡村有效串联,多路径活化利用红色遗产资源,带动沿线乡村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大湾区青年重走古驿道
1月7日至8日,广东惠东高潭革命老区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青年集聚在我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素有“东江红都”之称的惠东高潭,在高潭古道沿线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
记者了解到,南粤古驿道沿线分布着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地,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自2016年起,一直以活化利用红色文化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保护修缮了一批古驿道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古驿道上的红色文化,打造了若干条红色旅游线路。可以说,南粤古驿道是承载革命精神的红色之道。
1月8日当天,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们不仅在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中洞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庆楼内参观学习,还亲手制作红军茶,品尝红军饭。当天下午,大湾区青年们在高潭古道上大步前行,致力于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的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则在沿途为粤港澳青年们讲述了高潭古道的修复工作。受到激励的大湾区青年们还与省“三师”专业志愿者通力合作,一起修筑古道上的“同心池”。
位于梅州大埔县的茶阳镇,是一个充满历史魅力的小镇。这里诞生了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1月9日位于粤闽两省三县交界处的茶阳镇迎来了大批“三师”专业志愿者。他们带来了以中央红色交通线为主题研发设计的一百套文创作品,在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进行展示及义卖。
活动当天,除了红色主题文创作品义卖外,在茶阳老街骑楼竹编制品商铺内,广州美术学院的“三师”专业志愿团队正对着竹编手工艺人工作场景绘画记录或给竹编手工艺人画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茶阳镇拥有深厚的竹编工艺品制作传统,昔日镇上的竹编商户就有几十家。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竹编手工艺品的传承出现断层,亟须抢救保护。而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通过多元化的文创产品来“反哺”乡村。“三师”专业志愿者与现场诸多专家对如何将竹编工艺与现代设计“文创”相结合,如何赋予其新的价值、创造新的前景展开了现场讨论。
专家齐聚献策乡村振兴
位于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的仁居村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深厚的红色历史。1月10日,由文旅部、广州市民宿协会、五星级总厨协会、旅游互联网平台形成的专家组走进南粤古驿道乡村振兴示范点平远仁居村。他们不但饱览当地美景,还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
在交流座谈会上,各界专家与当地村民代表们一起探讨,集思广益,从各自领域出发,挖掘古驿道红色资源的创新活化思路以及仁居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经验价值,为古驿道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古驿道沿线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思路、新模式、新经验。
针对当地的特色美食资源,广州五星级总厨协会副秘书长彭石英提出,平远可以举办一系列以当地特色食材、菜式为核心的美食鉴赏、烹饪活动。这样既能为当地农产品打开销路,又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行。文化和旅游部专家许立勇则高屋建瓴,为仁居村乃至整个南粤古驿道及周边乡村的开发提供了宏观思路。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会同省直相关部门,指导沿线地市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相关红色资源节点,激活各类沉睡自然文化资源,持续做好南粤古驿道、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线路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使之成为集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历史遗迹于一体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旅游和户外自然体验等提供更多鲜活素材和空间载体。未来,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将继续一如既往活化红色文化,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