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年终考核不该成“材料考核”

  来论

  年终岁末,各种考核是“常规动作”。但从近年央媒屡屡报道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基层单位,年终考核似乎已经悄然变味,成了“材料考核”。结果是,厚厚一堆材料,考核者“走马观花”,被考核者“疲于应付”。

  在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中,为了更好展示基层工作的开展情况,个别部门往往会提前下发检查清单,考核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让基层自我查漏补缺。如此考核,让基层工作成了材料留痕,只唯“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考核沦为了形式主义。

  用材料代替年终考核,虽然让考核内容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但个别地方在考核过程中过于注重“印证”,在一定程度上变异为“形式主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就是抓落实的那根针。基层干部时间有限,却由于考核的需要,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材料留痕,岂能腾出足够的时间开展工作呢?

  “材料考核”就是让工作停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看起来觉得干出了非凡的成绩,但是实际上只停留在表面。最终一些地方和部门,难免为了打造政绩“亮点”,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形式主义的“空架子”上,而忽视了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实绩。

  其实,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要的材料痕迹确实无可厚非,那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工作的开展情况,又能够了解工作进度和成效,但要适可而止。倘若上级一味以痕迹为基层干部套上一个“紧箍咒”,唯材料考核基层,伤害的何止基层干部们的心,更妨碍他们干事创业。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基层考核务必整治材料痕迹不良风气,必须化口号为行动、变务虚为务实。对上级部门而言,既要看基层工作“痕迹”和报表、汇报材料,更要深入实地看看“实绩”,少些跑马观花,多些现场调研,健全完善考核方法、创新考核机制。对基层单位而言,则不妨少点“留痕心态”,多点“用心行动”,才能够真正沉下身、稳住心、出成效,多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为群众喜欢的工作痕迹。只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留下最好的考核资料。           (胡喜庆)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北京冬奥会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国内
   第A11版:产业·医药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广东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粤韵周刊
   第A16版:粤韵周刊
   第A17版:都市新闻
   第A18版:视觉
   第A19版:教育周刊·校园
   第A20版:教育周刊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问效于民,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读广州这本书,从永庆坊翻开
图书盲盒,瞎搞!
电子书阅读器未到谢幕时
短视频外,科普还能怎么“普”?
微评
文明饮酒,方为挚友
互联网医院“卡”在哪里?
年终考核不该成“材料考核”